第377章 ??寻求(2 / 2)

她听到对方的建议,想了想,“从外面寻找教书先生?这方法在我看来更艰难,如果是六年前的小丘村还有可能。”

毕竟良田的诱惑力比啥都强。

“现在一亩地的产量都不足八十斤了,那些教书先生也要吃饭,他们首先考虑的便是村民能否交得起束脩。”

她再接下去说道:“其实让李家村来办一个学堂是最好不过的,但李家村有条件,他们觉得城里的先生教书水平要比村里请来的先生要高不少。”

在清如看来,也确实是这样,有水平的先生到哪里都吃香,何必窝在一个小山村里吃着窝窝头度日呢,城里有肉有酒,学生给的束脩也高,她是先生她也往城里讨生活去。

听到这里,萧行之也没有办法了,“这确实是一问题,根源就在教书先生,要是能找到一个好的先生,李家村的孩子回来村里上课,周遭的孩子也能跟着受益不少。”

这一影响就是一大片,或许十年二十年之后就能多出几个进士科的学子来。

教育从来都是重中之重,当然这也是清如受儒家影响之深的结果,“孔孟之道重视教育,那些偏好孔孟之道的官员到了所任之地,学术之风明显要重于其他地方。”

她叹了一口气,“可惜了,丘县几任父母官似乎都更重视农耕问题。”

“这并不奇怪,”萧行之瞥了她一眼,“只有肚子饱了,百姓才会安乐,才会有心思去想别的事。”

清如白了他一眼,第一次发现两人三观不重合的地方,她算是清楚了,这人就是一个务实派的。

她自己也稍稍反思了一下,因为赚钱对她来说,是及其容易的事,再加上自带空间系统,以至于她对现实总有一种超然的忧国忧民意识,其实到现在,她发现,一个人对历史走向能影响的及其有限。

这也让她无比佩服那些穿越前辈,到底是如何以一人之力改变了整个历史走向,恐怕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吧?

总不会是一个村子的人都穿越过来了?

脑洞大开的清如再一次沉浸在自己思维里,直到萧行之发现她久久不语,碰了一下她的肩部,这才推醒了她,就听他继续说道:“还记得你在宅子里买下的那几个下人不?”

“嗯?记得的,怎么了?”清如一脸狐疑。

“余大会木工,林英当过掌柜会识字会算数。我在想,城里城外那些流民,不知有没有是秀才先生的。”

清如眨了眨眼,被他这么一句话给点明白,“天啊,我怎么这么傻,木工和算数,这完全是吃饭的技术,为什么我没有想过要办一技术学校?”

萧行之被她的鬼吼鬼叫给吓了一下,心想这女人又来了,“学校?你在说什么?”

清如看着他一脸若有所思,没有立即回答,反而将话题一转,“上午在码头,你看着玻璃,说大商本来也能发展制造玻璃的产业,可惜了,是什么原因了?”

整个谈话内容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萧行之都被她给弄得茫然了,他话刚到嘴边,顿了一下,这才琢磨着开口,

“这事我也是听说的,早在先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帝师,具有踔绝之能,可惜仙人早逝,令先帝无不哀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