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想着清如姑娘如此为村里着想,自己实在不好昧下这好处。
要是只告诉给娘家的人知道,到时被村里人听到了,那些想卖大豆换取陈粮过冬的人,就要恨死她了。
想到这点,她也不再停留,和清如告别之后,便急匆匆去通知各家各户,还不忘派自己的儿子去一趟下河村。
清如有了妇人的帮忙,乐得清闲,也不再去三柱家了,慢悠悠的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摘野菜,没有篮子就用藤条捆一捆。
正摘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三柱的娘赶了过来,对方是来确认她收大豆的事,“我一听张钱氏说你要买大豆制豆油来卖,怎的突然不酿酒了呢?”
她有点担心是不是村里酒卖得不好,让她灰心了去,以至于想改行卖调味品去了。
清如拍了拍双手,站起来,笑道,“酿酒是酿,酱油也是酿,二者有共通之处,对我来说,都是动动手指的事,现在刚好是大豆的收成季,我就想趁粮商进村前收一批。”
三柱的娘听她这么一说,顿时放心了,也就是说她不会放弃继续酿酒来着,便笑着回,“就如同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清如姑娘太厉害了,不仅会酿酒,还能酿豆油。”
这哪里是个金疙瘩,简直是一直会下金蛋的金贵母鸡了。
清如一边往家走去,同时问她,“婶,你也想卖大豆么?”
“今年不打算卖了,这还得多亏清如姑娘的提点,”
三柱的娘说话的时候,眼里都是笑意,“上个月,二柱和三柱摘的小黄花,卖了不少钱,全去买了陈粮,今年冬天总算可以吃饱一点了。”
陈粮口感不如新粮,但好在可以吃饱不说,它还便宜,对农家的人来说,有得吃就是一件幸福的事,他们才不会去管这是陈粮还是新粮呢。
看着三柱的娘脸上的笑意,清如虽感酸涩,但还是替她开心。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三柱的娘便再次回去了。
不多一会儿,小酒铺前面就来了几个人,皆是妇人提着大豆过来,每人皆是百来斤左右,清如一下就收了五百多斤。
给了钱之后,那些妇人便喜气洋洋的离开,有人在说,刚好去服徭役的当家就要家来,到时可以用这钱让他去镇上换陈粮来。
隔天,张钱氏的娘家载了四百来斤的大豆过来,清如统一给收了,对方还问,他们村里还有人想卖,她这边收不收。
清如想了想,黄豆能做的食物太多了,她完全可以放到空间里去存储,于是便点头,“都收的,还请你们多多帮忙去说一下。”
张钱氏的娘家人听到这话,便欣喜离开,只因为这里收的价钱比商家多了好几文钱呢,对农家的人来说这可都是钱。
服徭役的人回来时,清如这边已经收了三千多斤的大豆,而她于前一天,与送来酒坛的柯家父子说了。
来春之后,她需要再加订一批酱油坛子,特别是宽口的大缸,她需要上百来个。
柯家父子又得一大单,自然是高兴的应下,允诺了等土解冻后就立马开工做她的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