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咏跟村长简单的说了下旱情的事情,其他的就没说了。
村长当下是有些慌,但这天的傍晚,他就寻了一个由头让大家伙儿都多屯粮食去了。
虽说村里人不清楚这到底是为何,但想着能够多得一些粮食也是好的,也就没多想。
他们忙活了几日之后,家家户户多多少少的都是积攒了些东西,吃个十天半个月的那是不成问题了。
可按照方寻说的情况来看,这怕是远远不够的。
早前顾甄就跟大家说了要预定蚕种,但是现在这个当口,她哪里有心思管这事儿了,也就找了个借口说卖蚕种的不够货了,这一批赶不上。
大家听了之后说不遗憾那是假的,可也没法子不是?
正巧没了这蚕种,大家闲了之后上山摘野菜、挖菌子的热情也就更加高涨了。
一眨眼就到了七月十三。
顾甄见在这个月大家是能够将第二批茧子卖出去的,心里多少也是有了一些安慰。
可没安心多久,老关就说稻田里的水少了近一半儿,里头的鱼怕是养不活了。
现在日头大,水又少,鱼不晒死都会缺氧死掉。
她想了想,也就至少请了人提前将这几亩地的鱼都给捉起来。
吃是吃不完了的,但她也没卖的打算。
现在太阳好,能晒多少就晒多少。
晒不了的,就用辣酱给腌制起来,不管如何,这到时候都是可以吃的。
捉鱼这一日,整个水边村的人都过来围观帮忙。
“哎哟,别看这些鱼只是养了两三个月,但是我瞅着还是大了的!你们看看,这鱼多精神啊!”
“可不是么,那么多的鱼,杨家这会子怕是又要发财了!”
“你们还不知道吧?我今早就听杨大哥说了,他说这鱼都不往外头卖。”
“不卖!?这么多的鱼,少说也有两千斤吧!?”
这要是不卖的话,他们家怎么吃得了这么多!?
有知道的人就笑了,“顾娘子说了,大部分都是要晒干存起来的。说是这稻花鱼美味得紧,都不舍得卖给了别人。不过咱们村里人要是想买的话,她是愿意的。”
“愿意我也买不起啊,最近肉都涨价了,鱼都贵了……”
个头大的,便宜也得十六文钱一斤。
像这种个头小的,都得将近十文钱了。
那人又笑,“不贵,大家伙怕是都知道,这种鱼在集市都得卖十文钱一斤,是吧?”
众人点头。
“杨家却不要十文钱,只要五文钱。我都已经跟顾娘子说好了,我要二十斤的。肥肉我是吃不起了,但是这鱼,挤一挤还是能够吃点儿的。”
二十斤的鱼就算是晒干了,往后省着点也能够吃好几个月呢。
大家一听只要五文钱,都不信。
“怎么可能呢!?我听说杨家当初买这鱼苗苗的时候,都得五文钱一斤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