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确定旱情(1 / 2)

要是卖五文钱,杨家不得亏本?

别说当初运回来的费用了,就算是这几个月来请人照料的工钱,他们家都挣不回来的啊!

“人家也不是指着这点子钱过日子,就是想着最近外头卖的肉都贵,想给大家伙一个方便。你们要是不买,也没啥的,本来人家顾娘子就不缺这点子钱。”

这么一想,大家觉得也是。

杨家一个月的进账那可是不少的,光是那猪脚姜,听说最近一个月都能够挣三四百两银子了。

人家与方掌柜、宋掌柜都有合作,想必也能挣不少的。

手里钱的,寻思着这是好事儿,也就买了。

家里没多少钱的,多的买不起,也就要买个头更小的。

杨一咏见他们要花钱买小的,也就不乐意,“小的就不卖了,不值几个钱!但是呢,就要辛苦乡亲们帮忙将它们都给捉起来。

等挑了大的,那些个小的,我就都交给村长,让他与族老们给大家伙平均的分发下去,如何?”

一听不要钱,大家都很是高兴。

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纷纷挽起裤腿下水帮忙捉鱼。

族老们见他们闹哄哄的,也就坐在田埂上敲烟枪,“都仔细着点儿,别踩着稻子了!”

“嗳!我们省得的,您老就别担心了!”

这年头粮食那么珍贵,谁舍得糟蹋啊?

全村热热闹闹的忙活了两日,拢共捉起来了两千三百多斤的鱼。

大家伙又帮着将个头大的挑了出来,小的当天就给分了。

鱼是捉起来了,但是这几千斤重的鱼,杨家就这么几口人肯定也是处理不过来的。

顾甄想着这时候村里的婆娘们大多都是闲着的,也就花了钱请了几十个人过来帮忙。

只不过一日的功夫,就都给处理了。

光是晒的,顾甄就用了一千斤。

用辣酱腌制起来的,也有将近一百斤。

其余的都是直接用火给烤干了放着,香味也比晒的要重一些。

但到底也不是秋冬时节做的,味道当然是比不上腊味,但能吃,顾甄也就不求其他了。

也是在这几日的功夫里,方寻帮着从全国各处买来了不少的药材与粮食。

这些东西都是半夜运过来的,都放在了后院挖的地窖下。

粮食是有了,顾甄就寻思着水的问题,

“当家的,虽说咱们现在家家都有井,但是近来大家也都发现这井水是越来越少了,到时候怕是会更少,也不知道这井水以后还能不能有。”

对于这一点,杨一咏倒是比较放心的,“这个应该不成问题,我听村长说,早十多年前水边村也是遇过大旱的。那时候村里是没粮食,但水都是不缺的。”

正是因为这样,自己这段时间才没有因为水的问题着急。

自家前后院都有水井,再加上隔壁旧院子的,那就是三个了。

不管如何,都是够用了的。

听了他的话之后,顾甄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那咱们该做的都做了,接下来也就只能是看老天爷了。”

“嗯……这段时间大家应该是有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