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指的非常人是何人呢?”
吴桂申喝了一口茶。
案发几天之后,他才来登州,王训高直接掌握第一现场的情况,他在登州为官多年,情况他最熟悉。
“吴大人,我不敢妄加推测。”
“王大人,可要知道,破不了此案,我们俩轻则罢官,重则掉头,事关重大,有何想法,不妨直说。”
“那我就斗胆直言,三皇子死,对谁最有利,谁就有可能是主谋!”王训高心里暗指太子,二皇子,包括亲王都有嫌疑。
“你最怀疑何人?”
吴桂申其实最怀疑的还属亲王殿下。
三皇子出征,对他所掌握的兵权是最大的威胁,只是他想不通的是,皇上肯定是信任他,才把兵权交给他了,他又有什么理由谋害三皇子呢?
谋害三皇子,就能保住到手的兵权吗?
“太子首当其冲,二皇子,亲王也俱有嫌疑。”
“太子为何首当其冲?”
吴桂申眉头皱了一下,心里有些不快。
他和礼部尚书孔尚明是支持太子的,只是不能让人知道,毕竟皇上最忌恨结党营私之图。
太子虽然张扬跋扈,表里不一,但在皇上面前勤勉柔顺,还没人撼动他继承人的地位。
作为人臣,不但要揣摩皇上心思,还得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富贵荣华,世代沿袭。
“太子掌管礼,刑两部,看似风光无限,其实,最期望的还是吏,兵两部之权,只有皇上赋予他至高权利,他才可能稳如泰山,继承皇位,而三皇子领兵出征,也许,他害怕他功成名就,后来居上,危及皇位,因此,太子的嫌疑首当其冲!”
王训高的分析直击要害,犀利无比。
吴桂申暗暗吃惊,每个人看法不同,也许,在世人眼中,他的想法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他经常为太子出谋划策,但太子未必肯把自己所思所为,一股脑儿全告诉自己,王训高之言很有道理,谁也不能肯定,太子不会干此事。
“可有证据?”
不管是太子也好,亲王也罢,现在都是一种怀疑,都需要证据!吴桂申担心的问道。
“只是猜测!”
“你上次说王府逃出了两名刺客,搜捕还是全无踪迹吗?
“吴大人,三皇子出事那晚,全城搜捕,并未捕获,后瓦拉攻城,城内乱哄哄的,兵力都用于对付外敌,恐刺客早趁乱逃走了!”
王训高收到藤都督的回报,说是有东方旭父子登岛,要他调查他们在登州的行踪,调查结果和东方旭所述一致。
暂时排除了他们是刺客的嫌疑,但悦来客栈的蒙面强人跟王府刺客穿着一样,去追杀他们是为什么呢?
东方旭父子现在是唯一留下的线索。
他和藤都督还在暗查着,这条线索,他并不想告诉刑部尚书吴桂申,因为他听闻他是太子的人,万一东方旭父子是太子派来的,很可能会被杀人灭口,三皇子的死就会成为一个永远解不开的悬案。
“王大人,我看还得从调查刺客身份入手,追查下去。”
吴桂申似乎并不相信王训高所言,眼神里充满了怀疑。
“吴大人,所言极是,我一定配合大人,重新调查!”
他俩忽然各有所思的沉默了。
王训高在想,悦来客栈那帮强人的尸体,到底是不是刺客?若是刺客为什么要追杀东方旭父子?
东方旭到底撒没撒谎?
他到登州的目的到底为何?
他们父子到底是何身份?
王大人所想,吴桂申心里同样存着大大的问号。
虽说是初来乍到,但刑部尚书的眼线遍布全国,王大人所说的话,真真假假,有所保留隐瞒,他能感觉得到。
这个案子牵扯面太广,太过敏感,无论是朝廷命官,还是地方诸侯,甚至沈国,瓦拉等他国异族,都值得怀疑,都有所忌惮。
登州下起雨来,淅沥沥,望着烟雨凄迷的城市,他们心里也蒙上了一层水雾。
外面的世界朦朦胧胧的,行人都打着雨伞,奔忙穿梭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天大的事情发生,对寻常人来说,无关痛痒。
血雨腥风也好,刀光剑影也罢,是王宫贵族牌桌上的一场游戏。
是茶馆说书人嘴里的一段故事。
王大人望着窗外瓢泼的雨,转头发现,吴桂申的脸和阴沉的天色融合在一起了。
模模糊糊,混沌不清
ps:请书友们收藏,推荐,求大佬们支持!埋头耕耘,每日加更一章,不问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