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别人开会杨三看热闹(1 / 2)

实际上,有没有转学生过来,王皓其实并不关心,毕竟转不转学都是自愿,没人会去对这个问题做深入的追究。

但是王皓却突然想起来,之前林和平曾经跟他提过一嗓子,说是东洪这边马上会过来一个新的乡长,毕竟从长期来看,林和平身兼两职的局面根本就不会持久,这一次调来一个新的乡长,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但是在王皓看来,既然有新的乡长到任,那新转来一个学生,也就不足以为奇了,关键就在于,这事儿可不就凑巧了么,乡里新来一个领导,乡中新来一个学生,要说这二者之间没有一点关系,王皓自己都觉得不大可能。

“猜中什么?”

听到王皓在那里嘀咕,汪文兵凑过来问道。

“没什么!”

“对了,选文理科的那个表,你们都交了?”高一年级是4月份初的时候正式下发了关于文理科分班的通知,按照通知上面截止的时间,所有的学生都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做选择。

王皓因为老早就已经确定了自己必然会选文科,所以表格发下来之后就扔在那里没动过,实际上也根本就没必要去费劲脑筋思考。

不过对于宿舍里几个人究竟选文科还是理科的事情,他现在也不完全确定是不是还是按照记忆里的样子在走,毕竟已经出现了丁日华心肌梗塞的时间提前,以及李长河去私立学校这种上辈子根本就没发生的事情。

王皓现在其实已经不大敢完全相信上辈子的记忆了,毕竟从此前发生的一系列情况来看,自己这只蝴蝶,不管是有意也好,还是无意也罢,终究还是产生了一些不可预料的影响。

“我还没交,不过基本上已经确定要选文科了,他们几个也差不多,就差老大了。”

点了点头,对于汪文兵几个人选文科的事情,他倒是也没觉得太过意外。李少鹏虽然还没下决定,但是选文科或者李科,对他而言,差别并不大。

这家伙大概极有可能是整个高一年级唯一一个可以在二者之间从容地做选择的人,毕竟从去年的期末考试成绩上来看,整个高一年级,李少鹏的文理科都是年级第一,算是彻彻底底地拔尖了。

王皓当然比谁都清楚,要想在乡中这种学校里考出这种成绩,除了底子不错以外,李少鹏确实算得上是这个年代少有的几个能在学习上拼命的人。努力这种天赋,旁人恐怕就是学都学不来。

“不用考虑他,他肯定选文科!”

抬头朝身侧看过,李少鹏却没有开口,不过瞄了一眼他手里的历史书,王皓基本上也能判断出来这家伙的选择。

于涛是在李长河走的第二天就正式以班主任的身份出现在教室里的,相比于李长河的刻板和高压手段,于涛更能给人一种不动如山,动则天崩地裂的压抑感。

作为一个在年纪上并不占据任何优势的女老师,在乡中这样的学校里,想压得住一群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没有一点手腕想想都觉得很难。

然而将近小半个月的时间下来,于涛不仅仅没有闹出任何笑话,反而大有一种超过李长河的架势,那种绵里藏针,滴水不漏的手段,即使是王皓看着都有点暗自咂舌。

“他这个成绩,不选理科可惜了!”摇了摇头,汪文兵不无感慨道。

“也没什么可惜不可惜的,选文科选理科,目的不都是考大学,就老大那个成绩,选哪个都是稳走本科的,一本都不是什么难事。”老六吴军摇了摇头说道,边上刘伟则一个劲儿地在那里点头。

……

上午四节课,王皓有两节课都在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其实现在东洪集团无论是框架上面的建设情况,还是人手的配备,在他看来,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目前为止最好的状态。

优鱼库那边有曹静在负责,每日生鲜李东来也是马不停蹄地赶着准备新店开业的事情,而王泥湾的蔬菜大棚那里,杨三跟王明义还有张立伟几个,现在也算得上是相得益彰。

按理说,作为幕后的实控人,王皓更多的工作基本上已经被圈定在出主意,拿方案的层次上面,断然不可能需要像早期那样事事亲力亲为,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他确实有种时间不够用的感觉。

说白了,主要还是每日生鲜那边最近一段时间的销售情况确实令人做梦都能笑醒。

原本在三月初的时候,除了水产那边,王喜仍然能够保持供应以外,因为第一期大棚里面的蔬菜采摘告一段落,整个每日生鲜旗下的三家分店,马上就陷入了供货短缺的状态。

虽然在东洪乡这边,王建国仍然会保持至少每天三千斤的采购量,把从农户手里收购到的蔬菜运送到市里,但是一方面,这些量确实不够每日生鲜的销售需求,另一方面,非反季节蔬菜的品种,在价格高于菜市场的前提下,热度一直都提不上去。

好在自打第二期大棚里的蔬菜在四月初的时候进入采摘期之后,整个每日生鲜一下子就又火爆起来,连续一个礼拜的时间,三家分店单日的销售量基本上都保持在一万斤上下。

不过这样一来,新的麻烦又来了,第二期大棚蔬菜的种植面积一共是46亩地,按照第一期大棚蔬菜的产出情况,产量保持在60万斤左右的水准是大概率事件。

现在3家分店的日销量就已经达到了1万斤之多,满打满算也就能卖到5月底6六月初,第三批大棚蔬菜,整个东洪乡的种植面积虽然达到了112亩地,加上第一期的18亩,总共是130亩地,产量超过160万斤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而这一批菜上市,还要等到6月初的时候,从时间上来看,完全是可以实现无缝衔接的,但是不要忘了,春城市下面再过一个礼拜,甚至还不到一个礼拜之内,就会相继新开张15家每日生鲜的新店。

这15家新店开张,保守估计,日销量也有可能会达到1万斤左右,所以原本可以持续到两个月的产销量,直接就被压缩到1个月。这还是不考虑市政府那边每个月要2到3万斤供货量的前提下。

鉴于这种情况,王皓也不得不开始重新做规划,最起码,也要把市里三家分店的供应量给缩减一半。

原本按照李东来的意思,如果是实在不行的话,就直接从江州那边暂时进一批货过来应急,但是王皓想了想,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

毕竟,江州那边,首先能不能供应得上不说,至少在价格上肯定是要远远高于王泥湾这边的,不说其他的,运输成本就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所以现在他除了要再次压缩市里的供应量以外,还要想办法把他老子收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整个沣水县。

上午四节课结束,王皓并没有在学校食堂里吃中饭,而是径直出校门去了优鱼库那边。

店里,王馨正在招呼客人,见王皓进来,抬头打了声招呼,说中饭已经给他准备好了,问要不要送到楼上办公室那边。

摇了摇头,王皓扫了一眼餐厅里,因为正好是饭点,这会儿其实也没几个空位子,只好去后厨那边转了一圈,然后就在院子里平时员工用餐的桌子上对付了一顿。

吃饭的时候,餐厅里隐隐约约传来食客们闲聊的声音,更多的都是趁着吃饭这点功夫在拉天谈地地吹牛皮,谁家儿子在外边做生意挣了大钱,今年带着村里几个后生一起去发财了,乡里的裁缝店里老板娘放着店不管,到县里做摆摊的生意,如今都买了一套房子……

形形色色的表情,夹杂着充满唏嘘和感慨,总之,一种迥异于以往只知道在田间地头找活路的,崭新的时代气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就扑面而来了。

实际上,王皓很清楚90年代末,新世纪之初对于很多胆子大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值得去拼一次的时间点。

大量空白的市场,可以说完全就是可以凭借胆子大就能占据一块立足之地的,这一时期,别说你想出什么惊天动地的点子,哪怕是在闹市值个摊位卖钥匙扣都能做成一门不大不小的生意。

直白地说,这就是一个草根于财富共舞的年代,也是紧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万元户发家,第二批吃螃蟹或者说暴发户活跃的时代。

这群人里面,有刚刚放下手里的镰刀犁头的农民,也有扔掉尺子教鞭的老师,更不乏舍去国家编制的公务员,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在还处于混沌状态的市场秩序中寻找机会,然而坐等基本野蛮生长。

这其实也是上辈子王皓不知不觉中就发现,为什么身边原本很多一贫如洗的人,仅仅只是几年不见,一下子就成为暴发户的原因。

“老板,吃饱没有?要不要再给你添碗饭?”

院子角落的小屋里,王馨笑眯眯地看着王皓风卷残云似地扒完碗里的饭问道。

“不吃了!就这样吧,我还得去找地方剪个头发,你找人收拾一下。”抹了抹嘴,王皓也没上楼,跟王馨打了声招呼就去了学校斜对面书店边上的理发店里。

最近一段时间,王皓确实也发现自己的饭量似乎变得越来越小,跟刚刚醒过来的那会儿相比,简直就是天差地别,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现在条件好了,肚子里的蛔虫对食物已经没有了那么强烈的需要;一方面其实王皓已经明显察觉到,自己身上开始慢慢地在发生某些变化。

就比如个头拔高,偏偏体重开始稳定下来,胃口也变得小了很多,总之,赫然就是过了发育期之后该有的样子。

实际上,王建国跟杨爱兰的身高,在90年的王泥湾本来就算是比较出类拔萃的,不过因为客观的条件所限,王皓上辈子虽然继承了父母的身高优势,但是其实在身高定型之后,距离一米八还差着一点。

而这辈子得益于家里条件的改善,至少在营养上算是赶上了发育期的末班车,所以过了年之后,王皓量了一下自己的身高,果然超出了一米八,甚至足足多了三到四公分左右,唯一令他有些不解的是,他老子王建国也不算是那种干巴巴的体型,就连杨爱兰到了中年之后也明显发福了,但是到了他这里,就真的是妥妥的成了一根瘦麻杆。

用杨三那家伙的话说,光长个子不长肉,纯粹浪费粮食。

“师傅,我这个头,进天算是在你这里彻底给交代了,你可得给我好好修一修,要不然出去见不得人啊!”

理发店里,王皓看着镜子里自己脑袋上明显已经剃到了头皮的头发,脸都快绿了,他也没想到,自己就是打了个盹,结果一个机灵醒过来的时候,师傅竟然给他理了个时下最流行的超标准板寸。

问题是你给我理个板寸不要紧,但是这也太短了,就差用刀子刮干净然后往脑壳上点香烫伤疤了,再不济,身上换上一袭囚服,出门妥妥的服刑期满不良少年。

“小伙子,这已经没法修了,再修就该刮头皮了,要不我给你整个光头?”理发的师傅倒是一脸的无所谓,理个头发嘛,还那么讲究做什么,理干净点还能省了一次理发的钱。

抬头摸了摸差点就要光溜溜的脑壳,王皓确实被师傅这句话给整无语住了,为了省钱,所以理光头?这特么怎么听着很有道理呢,关键是,我特么好不容易攒了点头发搞发型啊!

王皓这才想起来,年后好像也是给这位理的头发,整整让他光了一个春天。

“当然要狠狠搞一下,没文化就少说话,衣锦不还乡,有人锦衣夜行,老话听过吧?要我说,不仅仅要搞一下,而且还要搞起声势来,草台班子搭上,请不上人,咱们哪个村还没几个会唱戏的。”

理完发,王皓想着下午三节课又是好一通折腾,所以去书店那边挑了本故事会打发时间,实际上自从决定选文科之后,他对物理化学这种课确实已经提不起多大的兴趣了。

付完钱正要进校门的时候,门口的遮阳棚下面,一群闲来无事之人正在那里说得唾沫飞起,王皓一听自然知道是乡里马上公路修通后要搞竣工仪式的事情。

老实说,东洪乡这条乡村公路没修起来之前,众人虽说没少吐口水骂娘,但是心里多半还是抱有一丝期望的,只是等到真的快要修通了,这心里马上就忍不住开始膨胀起来。

也许,十年后随着村村通的项目在全国铺开之后,修一条乡村公路对于众人来说那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在99年这会儿,确实算得上是开天辟地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