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来意(1 / 2)

礼拜一一早,王皓吃完早饭就径直去了乡里,学校那边,李长河因为马上要分班的原因,一直都盯得很紧,即使是王皓头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撩拨李大班主任的情绪。

只不过今天早上的晨读他肯定是赶不上了,至于李长河会是什么反应,王皓也不想去考虑那么多。

时间渐渐推移朝着出暖花开的季节流淌,从东洪乡到王泥湾的这条路上,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平整和晾晒,路面上基本上都已经打好了地基,不少路段甚至已经开始进入了铺设钢筋骨架的阶段。

关于修路这件事情,整个东洪乡都是当做99年的头等大事来对待的,按照原本的计划,3月份完成钢筋骨架的搭建,等到了4月份就会浇灌水泥浆,平整路面。

到了5月份,等路面晾晒干之后,随即就会进行剩下来的扫尾工作,包括路面的划线,公路路面的包边,以及两侧的绿化。

其实原本按照王皓的想法,修一条乡村公路级别的水泥路,也就是把路面修起来也就算是完事了,不过乡里林和平那边觉得既然连路都修起来了,也就不在乎那点边边角角的工作,绿化还是要搞的。

不敢说别的,东洪乡既然头一个吃螃蟹,那要做就做到整个春江市的标杆,毕竟这件事情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在县里挂名了,就连市里那边,连着几篇报道送上去,市领导心里也挂了名号。

乡大街上,排队在乡中边上的早餐铺子里买包子馒头的人一如往日,偶有三五成群的学生,结队背着书包在路边的石墩子上面补作业,看得行人暗自摇头。

前段时间,乡菜市场那边的拐角,也就是原本杨三开游戏厅的那间屋子里,不知道是哪个老板接盘,一口气引进了十几台七八成新的机器,游戏厅重新开张,连带着周边的乡初中,乡实验小学里都多了不少谈资。

王皓不止一次在烤鱼店里听到有人在那里发牢骚,说派出所那边怎么不直接把游戏厅这种害人的玩意儿全部都关了。

实际上,虽然99年国家还没有明文禁止游戏厅的存在,不过这个时候开游戏厅的老板明显要低调得多。

就比如新开的这家店,因为是一栋两进的房子,后面还有一个对开的院子,前面的楼底下是一家杂货铺,平日都是开张买日杂,从侧门进了后面的院子,院子后面对门开的那间平房才是游戏厅。

王皓之前开学那会儿,宿舍里几个人结伴去玩过几次老虎机,老板贼精,机子基本上都是经过调试的,玩了几次也就出来了。

优鱼库的烤鱼店里,王菊今天总算是把一头乌黑的长头发扎起了马尾辫,上半身是一袭高领的那种针织毛衣,微微宽松的的确良长裤包裹着一双并不粗壮的腿,怎么看都有种都市女郎的时尚感。

其实在99年的王泥湾,抛开经济条件不说,女人爱美的天性几乎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头次看到这种打扮,王皓也不免多瞅了两眼,惹得王菊脸上有些发红,连连问是不是哪里不对劲。

“挺好的王姐,就是你这个裤子好像有点大了,要是再修身一点估计更显身材。”

这会儿街头上还没流行那种紧身裤的风格,王皓约莫是上辈子看惯了那种裤子把腿恨不得紧绷到只剩下一条直线的穿衣形式,所以总觉着这种太过于宽松的直筒裤有点怪怪的。

“那得多害臊,我穿不出来!”

“有什么害臊的,回头我看咱们优鱼库应该专门设计两套衣服!”其实优鱼库到现在,还真就没在服装上做过专门的设计,最多也就是人手一个围裙,上面写着优鱼库的字样。

在烤鱼店的办公室里喝了杯茶,王皓简单把店里的账本扫了一遍,数据基本上属于那种万年不变的水平,东洪乡委实太过于小了一点,巴掌大的一块地方,能做到现在这程度,优鱼库差不多已经挖光了市场上的潜力。

好在现在店里吃鱼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回头客,偶尔有路过的人打打牙祭,不过在账面上自然不会出现十分突兀的变化。

有时候王皓也在想,东洪乡的这家店,与其说能赚多少钱,倒不如说是作为他经营管理上面的一块试验田,当然,养活店里七八口人是没问题的。

至少,在眼下这个时候,能进乡里这家烤鱼店上班,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比较稀罕的。

前一次因为曹静从乡里抽调了一部分的人手去市里那边负责新店,王菊这边也搞了一次招聘,结果原本只招4个人的计划,最后硬生生地挤进来六个人,这还是最后实在是没有名额,才不得不把其余人都排除在外的缘故,否则别说是六个了,恐怕就是十个都找得到。

从烤鱼店里出来,因为距离上午第一节课还有将近半个钟头,既然缺席了晨读,王皓也没打算硬着头皮去李长河那里找不自在,在办公室里被喷的狗血喷头,总比要在教室里当众罚站来的体面不是。

校园里并没有那种抒情散文中描写的静谧如斯的气氛,相反显得一片忙碌,神色匆匆的是同样几个跟他差不多迟到的学生,远处的教学楼传朗朗书生,总让人觉着有种穿越时空的混乱。

校园里其实是一个很容易令人让心情平静下来的地方,哪怕只是在两侧树冠如盖伞一样的小道上,也总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一路踩着不疾不徐的步子,王皓走过校门口那条长长的,铺满黑色煤渣的路,脑海里竟异想天开地想着,是不是给乡中捐一笔钱,用于校园里面的硬件建设。

99年的乡中,断然算不上是红墙黑瓦,绿树成荫,实际上,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墙面已经剥落得看不出早先的样子,大概也只有教学楼后面那一排新修建起来的学生宿舍,多少还能看到一丝现代化的气息。

不过一想到再过上几年时间,乡中就会因为生源的匮乏而被迫选择关门大吉,学生则分流到新成立的东洪乡实验中学那边,王皓又不禁苦笑了笑,觉得自己这个想法确实有点多余。

如果没记错的话,等到乡中彻底消失之后,没多久的时间,这座原本充满书生意气的校园,立马就会变成东洪乡的第一座养老院,从朝阳的璀璨到落日的余辉,谁也不会想得到乡中的结局会如此充满戏剧化。

不出预料,晨读结束后,王皓刚刚踏进教室的门,很快就被李长河叫到办公室,只不过令他有些意外的是,李长河并没有跟他提起任何关于晨读迟到的事情,反而是谈起了这个学期结束之后,王皓究竟会选择留在一班,还是去隔壁的理科班。wap.bΙQμGètν.còM

“按理说这种事情你自己考虑就行了,不过从客观的情况上来讲,我还是希望你能继续留在一班。”

“一方面,你的语数外三门主课的成绩里面,语文跟英语的成绩是比较拔尖的,但是数学的成绩只能说很勉强。”

“除了三门主课,政史地,理化生这六门副课,除了生物这一门你占了一定的优势,物理跟化学基本上都是跛腿学科。”

“当然,具体要怎么选,你自己还是要多想想。”办公室里,王皓有些皱眉。

其实关于究竟是选文还是选理的问题,王皓知道李长河最近差不多已经把班上的几个尖子生都问过了一遍,毕竟作为班主任,他当然希望这一波人能留在文科班上冲刺高考。

实际上,在选文理科的事情上面,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要面临这个选择,只不过因为都是第一次碰到这个问题,所有绝大多数人其实根本不了解做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从将来就业的层面上来讲,选理科当然具备更强的优势,只不过他心里早就已经有所判断,就像李长河分析的,从学科上来讲,自己的文科科目明显是要强过理科的,当然,最重要的是,上辈子王皓选的同样是文科。

办公室里,见王皓似乎并没有考虑好这个问题,李长河也没有多说什么就让他回了教室。

“老李没为难你吧?”教室里,王皓的屁股刚挨着凳子,边上汪文兵就探出半个脑袋朝他问道。

“你当他吃饱了撑的!对了,你们几个都选文科?”如果王皓没记错的话,上辈子宿舍里的六个人,除了石洪波没有高中毕业以外,其余几个人都是选的文科。

见李少鹏他们几个点了点头,王皓也没说什么,他当然知道结果跟记忆中没有什么偏差,不过如果完全是按照记忆的话,那应该只有李少鹏最后考上了本科,包括他在内的其余四个人都是高中毕业就参加了工作。

但是这一次,不管怎么样,王皓觉得自个儿总归一个本科还是能考得上的。

校园里,关于文理科分班的氛围不知不觉中越发浓厚起来,其实王皓私底下也听到了一些风声,文理科班的班主任都在拉人,尤其是班上的尖子生,更是约谈了不下数次。

当然,对于这样的做法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高考成绩好不好,关键还是看尖子生的水平怎么样,至于那些拖油瓶的角色,想都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没人回去关注。

王皓虽然也会愤愤这样的不公平,但是前辈子经历过更为复杂的社会,他也不至于天真到认为真的有绝对的公平可言。

在乡中上了五天课,王皓觉得自己越发懒散了,尤其是现在每日生鲜那边有李东来坐镇,优鱼库曹静也干得风生水起,王泥湾那边,杨三跟王明义,还有自个老子,多少也算得上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样一来,王皓更是觉得浑身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