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白纸黑字红手印(1 / 2)

祖屋里,见王明义说完,众人立即就开始七嘴八舌地吵闹起来,而一听众人叽喳个不停的声音,王皓觉着王明义这家伙果然不愧是和稀泥的老行家,搞蔬菜大棚的主意从他嘴里说出来,愣是句句不离自己的名字。

听说王明义把村里的人叫起来开会,杨爱兰也带着小丫头赶过来凑热闹,边上站着王永强跟李春梅夫妻俩。

盯着王永强跟李春梅夫妻俩脸上的表情,王皓也不知道自个儿老娘给两人灌了什么迷魂汤,这会儿脸上居然带着一丝笑意,浑然一副没有想掺和到众人的议论中去的意思。

“妈,你不会真的把我永强叔和春梅婶子给说动了吧?我这干正事儿呢,又不是闹着玩儿。”

搞大棚蔬菜,在98年的春江市,那绝对是蝎子拉屎头一份的事情,更别说在东洪乡,甚至王泥湾这边了。

在他看来,如果真的能把这事儿给搞成功,那就是整个东洪乡,乃至沣水县都要受益的好差事,如果杨爱兰真的死活不让自己干,那真到了生米煮成熟饭的时候,也不见得有什么办法拿捏得住自己。

“就你能!你不是能耐么,还不兴我跟人说会话了咋的?”祖屋里,杨爱兰一句话说的王皓顿时有些哑口无言。

然而,正当他有些束手无策的时候,身侧的李春梅却笑着说道:“皓皓,你妈她这是唬你呢,搞大棚蔬菜的事情,她已经同意了,不信你问问,是吧嫂子?”

没好气地白了自个儿儿子一眼,杨爱兰也没搭话,而一听李春梅嘴里冒出来的这句话,王皓一下子就有点愣住了。

什么情况?

他老娘竟然同意了?

我尼玛!这不是坑儿子么!

见杨爱兰撇过头懒得搭理自己,王皓也有些想不明白,昨儿晚上还一副自己如果要一意孤行,她立马就要跟自己闹的阵仗,怎么着,这才睡了一宿就变卦了?

然而,还不等王皓开口,耳侧突然就听到杨爱兰提高了嗓门开骂的声音。

“你们说话也要扪着自个儿的良心,我家王皓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做事可从来没亏待过你们,前头收蒜头收辣椒,可是好的歹的都往自个儿口袋里装,半点都没挑的。”

一句话说完,祖屋里不少人都觉得有些脸上发烫。原来,杨爱兰见众人越说越上头,到了最后说什么的都有,甚至有人说王皓想搞大棚蔬菜,不会又是跟前头承包鱼塘一样自己闷声发财,杨爱兰肚子里的火气顿时就忍不住了。

“妈!”

“你别插嘴!今天队上大家都在,我可得把话说清楚了,免得后面又有人乱嚼舌根。”

“搞大棚蔬菜这事儿,我第一个不同意,现在家里楼房也盖了,县里也开了店,不愁吃不愁喝的,谁乐意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王皓想带人干,那是他的主意,我拦不住但是你们也甭想往我儿子身上泼脏水,一亩地上万块钱的成本,队上谁乐意干就干,不乐意咱也不求着。”

祖屋里,杨爱兰一句话说完,众人顿时就嘶地倒吸了口凉气。

我的天!

多少?一亩地上万块钱的本钱!!!这也太多了,这事儿谁干的起啊!

别说上万块钱的本钱,就是一亩地上千块钱的投入,王泥湾也没几户人家能掏的出这个钱。

但是也有不少人闻言心底下立即就开始思量开了!杨爱兰的话虽然说得难听,不过话糙理不糙!如果真的是一亩地上万块钱的本钱,那这事儿还真就是他们恶人先告状了。

毕竟按照刚才队长王明义的说法,搞蔬菜大棚,王皓可是答应盖大棚的钱由他来出的,愿意干的人只要出人出力,再加上把自个家里的地拿出来就行,前期甚至不用掏一分钱。

至于后面的事情,如果蔬菜大棚真的有王明义说的那么赚钱的话,那把大棚买下来也是应该的,真要是能挣上钱,谁不买谁是傻子。

想到这里,不少人立马就开始在私底下议论起来,然而,议论了好一会儿,仍然没有人出头表态。

然而,就在这时,一道有些意外的声音突然就在祖屋里响了起来。

“既然大家都不说话,那我打头表个态,搞蔬菜大棚这事儿算我一个!”

“横竖就是一亩地的事情,也费不了几个钱,王皓出钱盖大棚,这事情要是不能干,那天底下就没有好做的行当。”

众人闻言,立即就朝声音传过来的方向看过去,这一看,众人立马就傻眼了。

因为众人谁都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表态支持搞蔬菜大棚的,居然会是最近一段时间跟王建国和杨爱兰夫妻俩闹得很僵的王永平。

其实就连王皓自己都有点觉得意外,他也没想到,王永平竟然会第一个冒头,要知道,前一段时间,王永平在路上见着自己,那都是宁可绕着道走的。

不过心里细想了想,立即觉得自己多少有点门缝里看人的意思,王永强这个人其实心眼坏是不坏,无非就是有了矛盾心里想不顺溜。

之前他老子王建国在村里收大蒜那事儿,要说是王永平挑头的也不完全正确,毕竟谁也犯不着跟钱过不去。

“王皓,叔在这里给你表个态,什么时候盖大棚算我一个,我第一个上工,穷了一辈子,我也是穷怕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个盼头,别说是冰天雪地里种黄瓜,你就是种啥我也得把它给种出来,我就不信了,种个黄瓜而已,还能比吃糠皮吃草根糟践人。”

屋子里,众人闻言纷纷沉默下来,不少人都被王永平这一句话给说得有点动心了。

是啊!可不就是这么个道理。王泥湾这穷嘎达里,种田种田不行,种地种地不行,养鱼还要靠天,谁还不是穷了一辈子。

前些年不搞集体经济,改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村里两百多号人,就靠着一家两亩田五分地,哼哧哼哧地干了十几二十年也没见谁家发财的,反倒是王建国跟杨爱兰夫妻俩个,养了一回鱼,现在新楼房住上了,店都开到了县里。谁不眼红?

“也算我一个,不就是一亩地,这事儿我也没说法!”

“嫂子,你这话可是把人给埋汰惨了,你家王皓可是咱村里头一个把店开到县里去的,咱王泥湾祖宗十八代就没出过人才,这事儿我也干了。”

祖屋里,随着王永平的话说完,没一会儿的功夫,居然有十几个人站出来答应要搞大棚种蔬菜。

别说打一开始就没想把这事儿给办成的王明义,就连王皓自己都有种云里雾里的蒙圈。

咋的?

今天这咋还闹上绝地大反转的戏码了?合着老子前面想了整整一宿的说法都没了用武之地。

老实说,为了把这事儿给办成,王皓昨儿晚上是真的一宿都没睡好,脑子里一直都在想着从谁身上下手找到突破口。

原本其实王永强跟李春梅夫妻俩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但是搁以前没问题,搁现在的话也不顶事儿。

毕竟现在整个王泥湾谁都清楚,王永强跟李春梅夫妻俩是做不得数的,谁还不知道他们夫妻俩早就跟王皓穿一条裤子了。

只不过王皓就是想破了脑袋都没想到,今天这事儿挑起头的,居然会是自己压根就没想过的王永平。

不过唯一让王皓觉得有些可惜的是,即使有了王永平挑头,最后算上王永强跟李春梅夫妻俩,最后答应跟着一起搞蔬菜大棚的,一共也就18户人家。

“玛德,还真就被自个儿老娘说中了,十八个人,没到二十个,这还真成了十八罗汉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有人起头总比没有人应声,自己一个人在那里搭台子唱独角戏来得好。

十八个人就十八个人吧!按照一家一亩地的计划,十八个人开口头一批也就是十八亩地了。

只要种子种下去,等待年底大棚里收菜了,还真不愁没人。

于是很快,随着王明义反复确认,再也没有人肯松口的时候,这一次的村民大会就算是正式结束了。

祖屋里,众人三三俩俩地各回各家,只留下十八个当家人还在祖屋里,等着把这事儿给敲定下来。

“王皓,你说吧,怎么搞!”

“现在一共就咱们这些人,不管成不成咱们都豁出去了,活人难不成还能给尿憋死!”

“这些年咱们可是真的穷怕了,这个蔬菜大棚要是真能搞起来,那将来咱们说出去,那可就是了不得的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