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牧之被派到霄云关镇守那年春天,东部的山林异族和其他势力以劫掠边镇为生的好日子就结束了。当年秦相吕道然发动灭唐之战时,位于霄云关外六百里的苦山流放营立即发生了暴乱,那些亡国后裔、重刑囚犯、败军俘虏在营地生事,围攻守军后就如同养蛊一般互相撕咬,活下来的几伙暴徒联合成一股可怕的势力,自称苦山军,四面侵袭村庄劫掠财物,可谓是无恶不作。
苦山军趁着中原大乱,与关外数十部落联合,多次大举进犯边境,妄图夺取霄云关。李牧之在后援疲敝的情况下,只依靠关内五千军马,仅一年内就与其恶斗五十余场却皆无败绩。
第二年,除夕雪夜,李牧之亲率千名精骑迂回百里,奔袭苦山大营。趁其欢宴之际,以火器炸药强闯中军,立斩首领十二,俘获骨干百人,一举击溃敌军主力,余者四散溃逃。
数日之后,上百部落都收到了来自霄云关的传书,言称只诛苦山乱党首恶,祸不及众,各部落贵族凡交出乱贼余党,承诺不再侵扰边境城镇者,不仅免除株连,更获准自由往来霄云关通商并免除税赋。与此同时,大量异族的俘虏都被释放了,李牧之也收拢人马主动撤回到霄云关中。
自此一战,霄云主将李牧之,将其宽宏的气度与强大战力深深烙印在了关外异族的心中,更在其后一系列恩威并施的军政手段下真正收服了这些桀骜之辈。一来二去,这些势力中的年轻俊杰便对这位青年名将生出了仰慕和向往,一个个心甘情愿地前来投军为他驱使。见此情形,李牧之便欣然将这些异族年轻人混编进自己的亲卫队进行训练,更与他们在军营同吃同睡,真正视之为心腹手足。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地苦练与无数次前线厮杀的磨砺中,这支新编成的部队遇强则强,渐渐闯出了名声。哪怕不来自同一地域,不是同一部族,彼此语言不甚相通,也能完全依靠将军号令及超强的个人战斗素养而形成了一股令人生畏的至强战力。终于,在他们获得第一百次胜利之后,被李牧之在前线战场上亲自命名为狻猊营,将属于自己的金色山纹,绣在了狻猊营的红色大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