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日,朱雄英回到京师后。
一日,东宫寝殿内。
“启禀殿下,晋王一早便轻装简行,离了承天门,往城郭去了。”
“可知他向何处去?”朱雄英问那锦衣卫。
“据眼线报,晋王总去城郭僻静处的小茶摊独处,若有所思,甚少与旁人交流。”
“嗯。”
朱雄英不紧不慢地应了声,随即挥挥手,那锦衣卫便安静地退了下去。
手中的这批锦衣卫,倒是越来越可靠了。
但是,他并不觉得手下这确切的情报是靠实力取得的。
晋王作为当局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行踪岂能如此简单?
答案显而易见,晋王故意将自己的行踪透露给有心人,并且还放出一副人畜无害地模样。
“看来你也有话想要对我说?”
朱雄英暗道一声好吧。
眼下,倒是不需要着急去见他。
朱雄英相当从容,因为晋王肯定会一直在那里等着。
……
内阁。
“好孙儿,你来啦!”
朱元璋看到朱雄英到来,忙停下手上的动作,乐呵呵地抬首笑道。
朱雄英一步步回归政务,朱元璋完全相信他可以胜任自己安排的一切工作。
从爷爷的眼神中,朱雄英感受到无比的信任。
“爷爷,我们开始吧。”
他只能用行动来回报这信任。
而等着他的奏折,早就已经摆在应该在的位置。
九年前的记忆,一点点浮上脑海,仿若昨日。
再次批阅奏章,对于朱雄英来说并无半点生疏。
要说有什么不同,也只有手中那支红笔,愈发苍劲有力,力透纸背。
一旁朱元璋暗暗观察朱雄英的举动。
顿时察觉到他在批阅奏折之时,也在习练剑法,一举两得。
欣慰无比的他,不由得呵呵一笑。
这一笑,朱雄英的势头随即止住,目光望去道:“爷爷?”
朱元璋的笑容可收不回去了,只好转移话题:
“咱笑,是因为这奏本,来来,给乖孙儿看看罢。”
朱雄英接了过来,只见那奏书上写着……
城郊一寡妇对其丈夫忠贞不渝;
丈夫死后,她独自奉养婆婆二十余载,且将独子抚养成人;
奏折上表,此为贞洁之妇,应旌表其门闾。
朱雄英看罢说道:
“皇爷爷真爱民如子。”
“天底下怕是没有第二人能像您这般体恤民情了。”
朱元璋顿时放声一笑。
“乖孙儿,别给咱戴高帽,有什么想让爷爷办的事情,说吧。”
朱雄英暗想不愧是洪武大帝!
自己可是半点马脚也没露,只夸了他一句,他便好像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并无什么特别的事情,我是真心地佩服皇爷爷。”
朱元璋笑着摇摇头。
“你不肯说,咱也知道你在想什么。”
朱雄英只觉自己再不说,倒是太过狷介了。
“好吧,其实我想私下出城一趟。”
朱元璋既没有立刻赞同,也没有反对。
“是要去见个人?”
“是的。”朱雄英知道,看来老爷子是真的明白自己,“孙儿得到了晋王叔的一些有趣动向,准备去看看。”
“他啊……”朱元璋哦了一声,然后沉声道:“此子……咱愿比之为虎。”
“虎?”朱雄英两眼一睁。
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从他的口中听到这般评价。
自己乃是龙,而那人被比作虎,可见其对自己非威胁。
然而虎亦有与龙一争长短之勇,小觑了他,亦要遭殃。
朱雄英明白老爷子的意思。
晋王乃是自己的亲叔叔,但排行老三,老大朱标死后,皇位无论如何排不到他头上。
所以,老爷子将他比为猛虎;
而潜台词中,那与猛虎相争的龙会是谁呢?
朱雄英想到这,立刻便打了一个激灵。
他想到了朱棣。
那身份逊于三叔,却具备帝王气运的四叔。
老爷子是说……
他认可朱棣是龙?
他的目光不由得与朱元璋发生交汇。
朱元璋眼中是鼓励的目光。
仿佛在说:
“孩子,咱知道你面对的困难。”
“但是你放心,爷爷会为你扫除一切障碍。”
“爷爷也知道,那些对你来说是障碍。”
“现在,你想要怎么做?”
朱雄英道:“我需要会一会这只虎。”
“好。”朱元璋一拍大腿。“咱就欣赏乖孙你这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