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东宫。
某一寝殿内。
朱允炆看着自己面前的几个人,有些焦急道:
“几位,我今日已经按照黄先生所教,悲痛哭嚎于父亲的灵前。”
“可爷爷见了我,却根本熟视无睹,似乎在他的眼中就根本没我这个孙子一般……”
“我实在没办法了,明日若还这样,我跪再久也没有意义啊?”
朱允炆面对的几人中,站在最前的乃是太常寺卿黄子澄。
此人洪武十八年科举会试第一,殿试探花及第,有眼识,善谋略,素来被朱元璋赏识。
他本就是东宫伴读,与朱允炆接触颇多。后来在吕家多年的走动联络之下,渐渐地完全归从于朱允炆麾下。
在他看来,如今的朱允炆乃是皇帝嫡长孙,早晚是要荣登大宝的。
自己早些下注,日后新帝登基,论功行赏的时候,自己绝对可以捞到不少好处。
太常寺本就负责管理宫中一切礼乐、丧葬、陵寝之事,今日太子薨逝,身为太常寺卿的黄子澄早早地便侯在了宫中,等候皇帝传唤。
谁知。
今日的朱元璋,根本就没有心思去见什么大臣,根本就没有传唤他们的意思。
于是,黄子澄便使了个小聪明,带着礼部主事齐泰,一起来到了东宫,见到了皇孙朱允炆。
此时。
黄子澄和齐泰的身后,还站着两个看起来年纪不小的太监。
但这两位太监看起来似乎与皇宫中的一般太监又有些不同,气场十足,就算是在大臣和皇孙面前,也丝毫没有卑微之状。
面对心慌意乱的朱允炆。
黄子澄拱了拱手,宽慰他道:
“殿下不用着急,今日是太子新薨,陛下心乱如麻,肯定顾不了那么多。”
“您千万不能因为今日陛下没有注意到你就放弃,接下来几日,您必须依旧跪孝守灵,悲痛大哭,要让宫内所有人都知道您是至孝之人。”
“待几日后陛下心中稍微平复了一些,就会注意到殿下了,而殿下这几日的辛苦也绝非无用,陛下都会看在眼中的。”
听了黄子澄的话。
朱允炆心中好受了些,点头道:
“黄先生所言极是。”
“是我太心急了。”
“不过这样的日子也太难熬了,我今日跪了一日,已经双腿发麻……”
“要是这么捱下去,我这双腿非废掉不可……”
黄子澄虽有些无语,但依旧耐心劝道:
“殿下多辛苦一些,成大事者,不该计较这些小苦,若是能得到陛下赏识,那这些日子吃得苦都是值得的了……”
眼见朱允炆还是一副纠结的神情,黄子澄眼珠一转,继续劝道:
“殿下不如想想您的弟弟朱允熥,他可也在陛下的考虑之中……”
“若是这几日殿下忍受不住,风头让他抢了过去……”
“那可就万事休矣了!”
黄子澄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顿时让朱允炆清醒了过来。
他赶忙道:
“那可不成!”
“我绝不能让他在皇爷爷面前出风头!”
“黄先生,难道咱们就不能想办法先把他除掉吗?”
听到这话。
黄子澄头皮一麻,连忙道:
“殿下慎言!”
“这还是在宫中呢!”
朱允炆倒是一脸无所谓道:
“这屋内就我们五人,你和齐泰都是我的心腹,另外两位大师也都是跟了我多年的贴身护卫,不打紧的。”
“朱允熥那小子,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今日自己偷偷溜走不跪孝,竟然也不被爷爷责罚……”
“此人绝不可留。”
这时。
齐泰向前一步,拱手道:
“殿下所言极是。”
“但如今对殿下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齐泰的话,倒是提醒到了朱允熥。
只见他点头道:
“是啊。”
“朱雄英这家伙……还生死未卜呢。”
“你们说,他知道父亲薨逝之后,会不会找机会回到京城来?”
黄子澄微微一笑,颇为自信道:
“殿下不必多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