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见眼前这处园林之中全部皆是梅树,树上开有红、白、绿等各种颜色的梅花,更让公孙蘅薄咂舌的是,甚至还有什么红中白,白中绿等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品种,参差摇曳,仪态轻盈,在风中回舞,美不胜收。
最妙的是,每棵梅树的枝头树梢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或大如缸,或小如碟,或六角,或八边,不一而足,瞥眼望去,闪闪烁烁,便如星河倒注其中。
传说的隋炀帝杨广曾经夜游,便在民间征集萤火虫,最后得到了有十几斗,然后就将这些萤火虫全部倒入到一个小山谷之中。据说,那些萤火虫一倒入山谷之中,便或三五成群,或一星两星,流窜飞舞,倚草附木,整个山谷到处皆是星星点点,不类人间气象。此时,公孙佐他们站在园中一眼看去,竟是与那般的情景差相仿佛。
众人不由停下马来,驻足观赏眼前的景象,均觉此处真不似是人间,或乃仙境也!
公孙佐这时不断听到身后公孙蘅薄赞叹欢喜之声,猛然一凛,心道:“我们还有要事须办,怎么能有闲心在此观花赏景!”
一念至此,忙回头断喝一声道:“大家收心,我们还有要事须办,大家跟着我走吧!”
这一喝以深厚的内力送出,众人均觉醍醐灌顶一般,始觉此来确实不是来观花来了,还要去捉人。
那公孙佐一声喝出,其声未止,已催马在前,沿着眼前的梅花之间的道路向前驰去,众人急忙吆喝跟上。
眼见得这梅树之间曲曲折折,来回往复,还要避开树枝,灯笼,根本跑不起来,走了好一会,却还没有走出这处园林。
公孙佐停下马来,心道:难道是走错了道路。
正在这时,却见不远处,那匹黑马不知从哪里又跑了出来,背上分明驮的还是夫人与那人,公孙佐心道:原来这人也迷了路。心中大喜,忙道:“快追,人就在前面!”
话未说完,自己又带头冲了出去。
等到追到近前,公孙佐发现,那人又跑没了,却来到了一处与先前相似的院门前,忙推开门一看,竟然又是一处梅园。
公孙佐带着众人不再驻足观看,直接纵马就向里面驰去。
走了一会,公孙佐觉得不对,这和刚才的情形有些差不多,怎么绕来绕去,总是出不去呢?
心里想着,跨下的马便不由得跟着慢慢地停了下来,就在这时,公孙蘅薄突然指着右前方不远处道:“爹,你看,那不是娘么?”
公孙佐急忙向公孙蘅薄所指的方向看去,就见离自己这一群人不远的地方,大约有四五十丈远的样子,隐隐约约,影影绰绰有一人正在前面疾走,看衣着和背影正是夫人无疑。
公孙佐和公孙蘅薄大喜,均想到,这一定是夫人从那人的手里逃了出来,那人一定正在追她,所以她现在正在慌慌忙忙地逃跑。
父女二人两人一见心中狂喜,忙喊道:“夫人,这里来!”
公孙蘅薄也忙跟着喊道:“娘,娘,这里,我们在这里呀-----”
那公孙夫人仿佛没听到一样,在前面一个路口拐了个弯,顿时消失在花海之中。
见夫人如此匆匆忙忙,连自己和蘅儿的呼唤都听不到,必定是遇到什么万分危机之事,公孙佐疾道:“夫人有事,我们快追,分头去追,蘅儿,你带一路向左,我带一路从右面包抄,务必救出你娘,捉住贼人!”
公孙蘅薄道:“好的,爹!”于是两人分开两路,一人带领一队人马向前追去。
再次在梅林中曲折迂回,往来驰驱了不知多长时间,也许只一会的工夫,父女两人在一处院墙的大门前碰面了,一无所获,连个人影也没看到。
公孙佐脸色铁青,心中的愤怒和焦急让自己几乎崩溃。那公孙蘅薄也是累得气喘吁吁,脸色发白,眼中隐含泪水。
要不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恐怕都要哭起来了!
当公孙佐再次以马鞭将那扇大门推开时,他的心里升起了一丝绝望,因为出现在他眼前的俨然又是一院梅花!
他手中的鞭不由自主地垂了下来,呆呆地发起愣来。
便在这时,就听院中不远处的梅林之中有人“啊”地发出一声凄厉的惊叫,听声音乃是一位女子的呼叫,似乎正在遭遇什么巨大的凶险一般,公孙蘅薄一听,似是母亲的声音,忙催马冲了过去,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娘,不要怕,蘅儿来救你来了!”
公孙佐一见,也忙领着众人跟了上去,后面的五百士兵人人弓上弦,刀出鞘,呈半圆扇状朝那发声的地方兜了过去。
待到众人来到那刚才发声的地方,却发现灯光摇曳,空林寂寂,哪里有什么人在?
公孙佐见状,不由默默地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又仰天叹了口气。
公孙蘅薄早已声泪俱下,泣不成声。这时见父亲叹气难受,忙收起眼泪,纵马来到父亲的身旁,用手拉了一下公孙佐的胳膊哽咽道:“爹,要不,我们先回去,等明天天亮再想办法吧!”
公孙佐嗒然若丧,久久没有应声。公孙蘅薄又说了一遍,公孙佐方始道:“回去吧!”
于是众人调头,准备沿原来的路回去,却不料眼前的道路全都湮没在无边的花枝灯影中,哪里还能找到原来的路径?
公孙佐至此方大惊失色,自己已经中了别人的计,这一定是别人的什么阵法,以夫人为诱饵,让自己陷入了进来。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奇门遁甲之术么?
如果真的是奇门遁甲之术的话,现在想出去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了,看情形也唯有等待天亮再说。
公孙佐想到此便对那名千夫长道:“让大家下马原地休息吧!”说完自己下得马来,慢慢地走到一株梅树下。
跳下马来公孙佐才发现,眼前的这株梅花比起自家别院中的那株老梅树并不小什么,再抬起头来,望着眼前月光下的这树梅花,还是那样地清绝、冷艳、寒淡。
这株梅花枝头亦挂着一个灯笼,而且是一个白纱制成的六面宫灯式样的灯笼,在灯笼每一面上都有画有诗,这时正对着公孙佐的这一面上也画了一幅画,而且画的也是一枝梅花,并在上面以草书题了两句诗:
三叩素扉人不见,满庭残雪落无声。
就见这只灯笼挂在枝头上不住地摇,于微风中还时不时地一高一下,起伏不已,仿佛在向自己点头,讥笑自己一般。
公孙佐一见,怒火大炽,伸手便从腰间抽出剑来,只一剑便将那只灯笼砍作两半,再复一剑,树上那半只剩下的半只灯笼也被削了下来。
众人尽皆默不作声,那公孙佐将剑拄在地上,呆呆地看着眼前地上那只破碎的灯笼,愣了半晌,又抬头看了看头顶已经偏西的月亮,才发现这轮月亮又大又圆,正在洒着清冷的光辉。
可能是刚刚园中的灯光太亮太耀眼,自己竟然一直没有注意到头顶的这轮月亮。
不知什么时候,公孙蘅薄来到了公孙佐的身旁,也在抬头看着那轮月亮,这时忽然便听她道:“爹,我觉得不对劲!”
公孙佐“嗯”了一声道:“什么地方不对劲?你发现了什么?”
公孙蘅薄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公孙佐道:“二月初二-----”话未说完,忽然脸色变了,连退了两步,一边将手中剑还回鞘中一边道:“巴千总,请拿张强弓来!”
那名千夫长本姓巴,乃是川人,这时听得公孙庄主要弓箭,便立即将自己身上的一张秦弓和一支雕翎箭递给了他。
就见那公孙佐左手将弓一挽,箭搭弦上描着天上微一用力,便已弓开满如月,近前的数人只听得“嗖”地一声,那支箭竟然真的对着天空就射了出去。
众人不自禁地一齐向天上望去,但见那箭直直地对着月亮而去,转眼就没了踪影,公孙佐道:“再拿箭来!”
那巴千总忙又递了三支雕翎箭上前,公孙佐转眼又将三支箭射了出去。
众兵士都在心里道,这公孙庄主可能是气得糊涂了,他以为巴千总的弓是后羿的落日神弓么?真是异想天开!连公孙蘅薄也在想,爹这是气得很了,拿这弓箭来发泄的么?
就在众人莫名其妙,纷纷猜测的时候,那天上的月亮却突然暗了下来,竟然象一支行将烧完的蜡烛一般,慢慢慢慢地,竟然熄灭了,随即,眼前的灯笼亦全部熄灭,所有的梅花也立即消失不见,周围变得漆黑一团。
虽然又是一阵黑暗,但众人却高声欢呼起来。
猛然又回到黑暗,众人开始还不适应,便如大梦初醒一般。于是,大家又慢慢地揉揉眼睛,等待了好一会,众人赫然发现,不知何时,东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
天已经亮了!
众人面面相觑,奔波半夜,劳碌一场,可惜却是劳而无功,一个个不禁又有些垂头丧气。
这时已经渐渐能够看清周围,众人发现,当前所立之处乃是离湖边不远的一个小山坡,瞥眼望去,虽然朦朦胧胧,却依然能看到那座小土地庙露出的墙来。
有人无意中低头看地上,竟然全是马蹄印,放眼望去,再往旁边走了一段距离方始发现,眼前方圆一里左右的范围内,地上的所有草皮、矮树已经全部被踏平,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
众人始知,这半个夜晚的两三个时辰,都是围绕这一片在转悠,何者哪也没去!
公孙佐这时长出了一口气,刚才要不是公孙蘅薄提醒,自己还没在意,可见关心则乱,这一天没到,发生了这么多的事,也难怪自己会心不在焉,竟然轻意地就着了别人的道了,这个布下机关的人会是谁呢?难道又是阊阖宫的人吗?
想到阊阖宫,不禁想起那如妖如魅一般的千变魔女,不禁后背直冒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