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蔓荆子烩面(1 / 2)

昭宁听后,第一个念头就担心起平妃来。

要真是食材不妥,就平妃那个身子骨,只怕更要不好。

静成比她想得早,早在打发人去请太医时就让人去探问过平妃了。

平妃倒是一切无恙,还因这粥里绵密顺滑的奶油而胃口大开,直喝了一碗半,这会儿也有了力气,正由宫女扶着在院子里散步消食呢。

昭宁松了口气,但随即又不免疑惑,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只独独她一人吐了个昏天黑地?

百思不得其解时,舒和姑姑来了。

也不知道太后怎么这么快就得了消息,还特派了轿撵来接。

病因倒是可以慢慢再查,首先最要紧的就是先让昭宁回去安置。

夏采和春迎一左一右正要扶她起身,却听映秀说道,“两位公主、舒姑姑,奴婢有一猜测,不知当讲不当讲。”

昭宁刚往上拔了一寸,这会儿又结结实实坐了回去,“你说。”

她还真是有些好奇。

映秀道:“奴婢想着这冰粥二位公主是同时喝的,想来不会出什么问题,但五公主自进了储秀宫就没吃过旁的什么东西,只喝了两盏茶,所以奴婢斗胆猜测,或许是这茶”

话没说完,就被一声清脆的声响打断。

静成单手捧着茶盏,杯盖磕在了杯沿上,敲出了这一串清脆的动静。

昭宁偏头一看,却发现她喝错了。

静成自己喝茶用的是普通的白瓷茶碗,可招待昭宁的,却是珐琅三季花茶碗。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没说什么,毕竟自己又没什么洁癖,原先和闺蜜也共用过同一根吸管喝奶茶。何况要是这时候出言提醒,只怕还会让对方误会自己有嫌弃之意。

静成像被映秀点醒一般,放下茶盏后就恍然大悟似的打断道,“原来如此。许是你刚喝了热茶又吃了冰粥,还没等克化下去就饮了一杯热茶,冷热交叠,这才腹痛。”

躬立一旁的太医也思忖着点头,“冷热在腹中冲撞的确会使人不适,疼痛呕吐。五公主体质虚弱,素来脾胃不合,因此这不适的反应才较旁人更剧烈些。”

静成面带愧疚,“都是我思虑不周,竟没顾上提醒你。”

“怎会怪你,就像太医说的主要还是我体质虚弱的缘故。”

昭宁不耐喝七八分烫的热茶,尤其是今日大汗淋漓之下,都是晾到半温近凉了才喝的,原以为这个热度下再喝冰粥应该不会闹肚子,可没想到她这个胃

还是得好好养着才行。

总算弄清了缘由,昭宁便在侍女的搀扶下上了轿撵,她边走还边在思考要怎么调理她这脆弱的肠胃,忽闻身后一声咣啷重响,像是茶盏砸在地上的声音。

随后是细微难辨的请罪声,“奴婢知罪”后面的声音便更幽微实难听清。

估计是静成身边的小宫女失手打碎了茶盏。

昭宁想,静成脾气那么好,想也不会有多重的处罚。

昭宁这三病两痛的,可把太后心疼地不行,这回说什么也要让太医好生诊断调理一番。

她看着太医奋笔疾书地开药方,鼻尖隐约都能闻到那苦药味儿,这下胃更痛了。

春迎得了太后吩咐,紧盯昭宁让她谨遵医嘱,冰粥什么的是再不能喝了,就连冰红茶亦是奢望。

但因祸得福,好歹能休息两天,不必顶着烈日练骑术。

而更大的“福”还在后头。

过两日就是观音菩萨成道日。自清入关后,从顺治开始的皇帝多崇信佛教,后宫嫔妃自是跟随,因而遇上这样的大日子,便都要抄经念经。更虔诚者还要沐浴斋戒,听宝华殿的喇嘛师父讲经传课。

太后亦是信奉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这样的日子总是要去诵经祈福的。原先的昭宁为表孝心也会亲手抄录佛经送去宝华殿焚烧。

但现在却是不行了。

毛笔字可不是那么容易练出来的,就凭昭宁现在这手“质朴拙劣”的字体,只要拿出去定会被人识破。

好在太后体谅,只说敬神礼佛的诚心全在日常的恭敬上,她如今不舒服倒也不必非要勉强自己。

昭宁就坡下驴,爽快地就应下了。

可六月十九当天,静成却来了,愧疚不已地说因自己之过,害得她卧床修养,想是没法抄经,便连夜多抄了一份,送去佛前也算是一件功德。

昭宁没想到她还惦记着那个乌龙,只能一再宽慰,“本就跟你无关,真的不必如此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