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事情交给新出炉的管事,赵知夏便回了自家书店。
书店最近的进账还是挺不错的,之前招来的那个少年短篇书籍经过印刷之后,在这应天县城里小小爆了一把,尤其深受女子喜欢,前段时间赵知夏加印了五百本,最近又几乎卖完了。她算了算该给作者的分红,算完后闲着无事开始琢磨着搞些炭笔,方便在书上抄字。
---
正清书院。
晏谨上午拜师后便立即进入了学习之中,对这乙班的学生不甚了解,他也没想着了解他人,心中只有科举做官的目标。
正值休息,晏谨从梁夫子那里问好想问的问题后回到座位上,他左边的少年凑上前来,“你叫什么啊?我给你说,上午的时候我看到你了,你排在我前面好多,等你拜完师后好久才轮到我,我看你也分到了乙班还跑去问问题,估计你也学习不好,咱们一起做个伴怎么样,我们斗蛐蛐掏鸟蛋啊。”
少年,也就是陈德明想得是很好的,他知道梁夫子严厉,但若是乙班有两个水平差不多一样菜鸡的学生,那么就可以轮换着拿倒数第一,共同分担老师的怒气。
但这一切都是陈德明的自我幻想,晏谨根本不打算理眼前这个过于跳脱的少年,他淡淡瞥了陈德明一眼,“梁夫子回来了。”就不再理会他
梁夫子给甲班的学生送去试卷,找人盯着他们做题,然后又回到乙班继续讲课,这刚好给了晏谨不想理人一个机会。
梁夫子抽查上午的课程内容,随机点人,晏谨就是那么一个小倒霉蛋,获得了一群人的同情目光。
众人都以为晏谨这个新同学必然会被戒尺打手心并得到抄书的惩罚,甚至于□□悄悄伸手,想让梁夫子抽查自己,可梁夫子哪里看不出□□的把戏,他抽查晏谨,自然有他的道理。
“先背诵一遍《三字经》。”
晏谨流畅的将三字经背诵下来,课堂里其他人倒是没什么感觉,陈德明有些惊讶,他摸了摸自己的心口,安慰自己,三字经而已,最基础的东西,他也会背。
等到梁夫子询问字段意思与典故晏谨依旧全部回答上来后,梁夫子终于把眼神放到了晏谨身上。
他上午了解过晏谨的学习进度,清楚的知道晏谨这小子基础比较薄弱,文段意思毫无所知。
但现在他能够将上午的课程全部回答出来,显然,这小子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
这让他心中有些窃喜,北街的那位徐夫子是他的师兄,午间与他一起吃饭,听他得瑟自己收了个天资聪颖能够过目不忘的弟子,这立即让他想起了自己新收的这群学生,那么多人,说不得也会有过目不忘的天才。
他是打算一一抽查过去的,谁想到刚点的第一个学生就得到了这么一个大惊喜。
梁夫子让晏谨坐下,继续抽查其他人,想看看还有没有这样的人才。但过目不忘不是捡大白菜,能找到这么一个已经算是很幸运了,梁夫子没有强求。
白日的课程结束后,晏谨返回书店,刚走进去就感到了不同。
平日里店内像蒸了蒸笼一样,热得人哗哗流汗,而现在,书店里冒着丝丝凉意,让人很是清爽。
晏谨四处扫视了几眼,发现墙角的位,放置着一个摆满冰块的木盆,屋中的凉气就是冰块传来的。
“是小少爷吧,快进来。”
来自沈术士介绍的管事下午就上任了,经过抄书的学子,他了解清楚了书店以及人员的情况,接手了书店以及制冰的相关事宜。
晏谨一进来,他便认出了少年的身份,赶紧上前招呼。
“老夫是店里新招的管事,少爷可以叫我杨管事。”杨管事看起来四十多岁,蓄着胡子,人不高,但精神气十足。
“杨管事。”晏谨作揖。
“少爷,小姐让你回来后去她房间找她。”
听到这话,晏谨有些急切,立即就往二楼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