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夜黑风高,最适合干坏事了。
木质的船板下那轻微的敲击声愈发明显,站在甲板巡逻的侍卫也发现了这异常的响声,杨安和侍卫互相对视一眼,马上跑回船舱找赵德昌。
瞥见杨安急匆匆跑进来,刘瑶诧异了下,问:“怎么了?”
“船底有异常,我怀疑又是来刺杀的。”最后半句,杨安是对着赵德昌说的。此时,他和刘瑶想到一处去了,对,就是刘瑶以前给他讲的,有一个查案子的人,人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死人。
杨安曾说,这样的人怎么不出现在辽国,这样他们就可以收回燕云十六州了。后续,杨安记得不大清晰,印象里,只剩下师父那意味深长的笑容和一句“不愧是他的孩子。”
刘瑶的眼神别具深意,赵德昌想忽略都难,他不自在地摸摸鼻子,无奈道:“如今,你们怕是要受我连累了。”
说着,对进来汇报的侍卫吩咐全部戒备,准备拿下追杀的人。
刘瑶从怀里掏出一柄折扇,月光下闪着细碎的白光,她递给赵德昌:“这是防身的暗器,危急时刻,拿来用。放心,我会保护好你的。”
望着那双坚定的眼神,赵德昌的心软成一片,忍不住握住刘瑶的手,说:“你陪我一起。”
杨安则拿着落星给的药粉出去了。
黑蒙蒙的月夜下,一群穿着黑衣蒙面的刺客躲在水里拿着利器准备戳破船底,杨安拿着几瓶黑色的药水倒在船边的水里。
黑色的药水很快和河水混合在一起。
河里凿船的黑衣人一个个开始呼吸困难,嘴里叼的那根芦苇管都无法令他们维持需要的气息。
随着哗啦哗啦的声响,一个个黑衣人浮出水面。而船板上,举着弓箭的侍卫们一见人冒出头来,就往那块射箭。一支支箭如天边的流星,快速划过江面直往黑衣人身上扎。
密密麻麻的箭冲下去,饶是武艺高超的黑衣人也无法招架,更何况,水中似乎被下了什么毒,他们一个一个开始呼吸困难,手脚不灵便。
眼见,任务完成不了。
藏在芦苇丛中的小船也现身了,一只只船驶向赵德昌的大船,一个个钩子甩到船上,黑衣人借着绳子,飞身而上,很快,甲板上便乱作一团。船上的仆人也乱成一锅粥,混乱中,呼救声,叫喊声交杂着,隐约可见火光冒出。
刘瑶、赵德昌以及落星等人都在船舱当中,外面刀枪剑戟碰撞声分外激烈,赵德昌一手拉着刘瑶,一手握住自己的佩剑,神色严肃得盯着门口。
突然,从窗口刺进一柄剑,很快,黑衣人便从窗口跳了进来。
刘瑶抓起旁边立着的瓶子,一挥,瓶子砸在黑衣人头上,跟在后面的黑衣人也倒在地上。随之而来的,是一颗黑色的带着腥味的东西,还在挣扎的黑衣人渐渐停止了动作。
另一个窗口跳进来的黑衣人也被落星用药药倒了。
一刻钟后,外面响声渐渐停了下来。
很快,杨安顶着略有些凌乱的发髻走了进来,告诉大家“黑衣人都尽数剿灭了。”
“可有留活口?”赵德昌问。
“有一个,四肢无力的黑衣人,中了药没办法咬舌自尽。”杨安略一思索便想起了一个。
“让李大审问下。”赵德昌道。
里面的侍卫领命下去。
其余的人开始收拾船板上的污渍和砸坏的东西。赵德昌带着刘瑶回房休息后,又回到了书房。
此时,赵德昌的脸上没有刚刚那般温和。
他端坐在书房椅子上,手里把玩着刘瑶送的暗器扇,目光阴鸷,嘴唇紧抿,进来汇报的侍卫见此,低着头恭敬地汇报。
“那人说,有人花钱买您的命。”说完,侍卫的头更低了。
“继续。”赵德昌阴恻恻地盯着侍卫。
“他们身上有一个特殊的花样纹身,应该是江湖上的一个组织。据说,只要花了钱,任何人都可以杀。”说着侍卫递上了一个纹身图样。
张平忙走上前将图样递给赵德昌。
赵德昌接过,扫了一眼,冷哼一声。随即,又盯着侍卫“来江南前的那批黑衣人,也是组织派来的,这次也是。怎么,本王身上有什么好处,值得这么多人大张旗鼓来啥本王?”
张平和侍卫两人赶紧跪下,不敢说话。
“去给我查,这是什么花样。查不到,你们也不用来见我了。”
“是。”
翌日,刘瑶走出房门,外面又恢复成原来的模样。
刘瑶去船底的厨房,炖了一锅粥,又炒了火腿和蛋,做个点煎饼,命人端到赵德昌房间。
一夜未曾休息好的赵德昌,虎着一张脸坐在餐桌前,只一眼,笑意爬上脸颊,他挥开盛粥的仆人,自己端着白瓷碗,饶有兴致地盛了两碗粥。
“瑶儿呢?”
“我这不是来了,催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