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于美英就开始带着三个孩子往家里摘倭瓜。要切成片晒上,就是人不吃,也要冬天给家里的牲口吃,来年开春还是要养猪的。
罗玉兰已经说了,家里的猪不想卖,就留着一家人吃。
不过想要买他们家猪肉的太多了。别的不为,就是他家的猪太肥了。
“玉兰,有人买就都卖了,咱们上山去打野猪。”
“野猪哪有家里的养的猪好吃。”
这下王新野不说话了,他也知道家里养的猪香,不过野猪这东西去真的不能卖的。
罗玉兰也知道自己也就是想想,算了,卖了就卖了。等到有时间上山,到时候还能做肉肠。
他们三个往家里背倭瓜,于美英就在家里切。
“娘,你这样太费劲了。家里不是有铡刀吗?咱们就用铡刀。”
山上也栽了不少的倭瓜秧,地里的倭瓜都摘一遍也要上山去看看。上次去割三七的时候,也没有来得及去看。应该是没有被动物们祸害了。
三个人一共摘回来有一百个已经黄了的倭瓜,于美英已经把院子都晒满了,现在只能用线绳穿上,挂在房檐下。
中午娘俩做饭,罗玉成王新野两个用铡刀切倭瓜,老王头用线绳穿。
“娘,下午我们三个上山去看看,我可是栽了不少的倭瓜秧,别等到以后被动物们祸害了。”
“行,我晚上赶车去接你们。”
“不用吧,我们顶多也就是一人背下来一筐。”
于美英也没有说什么。
吃完午饭,他们三个休息了半个小时,这才背着筐上山。
“咱们过一阵去山上摘酸梨,柿子。其实明天就应该去,柿子还能做成柿饼子。”
“对啊,对啊,要是柿子软了还不能做了,家里柿子留着冻柿子吃。”王新野这个高兴啊。
罗玉成也没有意见,只要是吃的多准备点准没错,他们家院子里也有柿子树,不过结的并不多。也就是累点,可是吃的也准备的多了。
三人上山熟门熟路的,倭瓜秧的位置也是知道。
“应该说咱们来的正是时候,现在叶子还这么的旺,动物们还没有发现。”
“这么多?”
倭瓜本来就高产,山上的土还肥,长的就更加的多了。
“玉兰,你看着还有这么嫩的倭瓜,咱们晚上炒着吃。”
“行,放两个小辣椒,味道一定非常的好。”
摘倭瓜可是没有用手,倭瓜上有那种小毛刺,非常的扎手,直接就是用镰刀,这样还快。
一棵倭瓜秧上摘下来的倭瓜有十三个,装了三筐。
罗玉兰又去检查了不远处的几棵倭瓜秧,“这样不行啊,大丰收了,咱们三个这样背得背到什么时候?”
“怎么也比背玉米轻松。”
罗玉兰听了大哥的话也觉得有道理,干吧,丰收了还有什么愁的?
一人又装了一麻袋,这才下山。看書溂
这么背着倭瓜,比上次被玉米还要重,也就是路程近了一些。
“咱们还是放在棉花地吧,再上山一趟?”
王新野听了媳妇的话“那就太晚了。”
罗玉兰也知道,那就直接明天早点了,能多背下来几趟。
于美英看着三个孩子背回来的倭瓜。“要是再等半个月应该比现在好,不敢留啊。”
“娘,有嫩倭瓜,咱们炒着吃?”
“行。你们三个赶紧的洗澡,我这就去炒。”
晚上去高粱米的水饭,就着炒倭瓜也挺好的。
五口人一边吃饭,两个男孩子说这些就是两棵倭瓜秧上结的。
“娘,我们这两天摘完了倭瓜就去摘柿子,都做成柿子饼,我爱吃。”
闺女爱吃当然没有问题。“你们摘回来我就做。”
秋天就是喜悦的季节。他们三个就像小仓鼠一样,每天都要往家里搬运。
山上的倭瓜,他们用了三天才才背下来。就是罗玉兰都觉得累了。
这三天的倭瓜都放在了王家了,实在是院子里真的没有地方放了。
罗玉兰捡着嫩的,还放在了地窖里几十个。
现在王家院子里也都晒满了倭瓜干。“爷,明年咱们猪圈里也养两头猪。”
老王头听着孙媳妇这样说高兴的点头,“行,咱们也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