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节 苏联工业化奇迹中的美国因素(1 / 2)

美国折叠1986 巴小顿 1074 字 2020-07-10

(一)

“哦?听您这意思?”岳小川好奇地看着张道弘,问道:“我自己拉队伍?”

张道弘笑眯眯地点点头,说道:“你这身份要是跟着凯申总混,且不说能不能成为他的嫡系,就算你成了,那淮军、皖系、徽商,以及老段的那些政治遗产,凭啥跟着你?”

指指自己的脑袋,岳小川疑惑地问道:“但是系统提示说,是让我到第五军顾问组报道,这跟你说的,不是矛盾了吗?”

“你呀!”老张颇为无奈地摇摇头,说道:“这就是系统的弊病!因为这种担心,所以患得患失!都跟你说了不矛盾了,来来来,你自己顺顺这个逻辑!”

岳小川斟酌了一下,分析道:“自己拉队伍,并且接收你说的那么多政治遗产,光靠我这个美国国籍和美国德国军校学员的身份,肯定是不够的,那所以说,在第五军顾问组,以及淞沪前线,折腾点动静攒点声望人品,这是必须的!”

老张微笑着指指岳小川,说道:“继续!”

岳小川点点头,继续分析道:“至于刚刚你提到的,是不是能当凯申总的嫡系,呵呵,大概率我是没办法挤到他的核心圈子里去,就像历史上孙立人似的,不管怎么能打,也不管怎么会训练军队,最终凯申总信任的,还是陈辞修,还是黄浙陆一。”

老张扬扬眉毛,补充道:“对呀!就算是孔家和宋家,跟他都是姻亲关系了,你看他们之间有过基础的互信没有?你看49年的时候谁跟着他去tw了?”

“那所以?”岳小川看着老张,确认道:“我应该做另外一种尝试,对内整编那些凯申总控制范围之外的力量,并且对外也有一定的资金和物资筹措能力?”

老张敲敲桌子,问道:“苏联一五期间工业化中的美国和欧洲要素,你觉得多大概率能够提前转化进中国?”

“哦,是用非政府所有制的企业,去对接这一系列”岳小川若有所思地进入了长考。

(二)

每个奇迹的背后,都有着一个贵人。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1928年,苏联颁布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世界爆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恰好处在漩涡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