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黡、陈泽见陈余不肯进兵,只好说道:
“张丞相说了,如果将军不肯发兵,请借我二人一支军,我们自去攻秦。”
陈余见如此说,也无法再推辞,于是,就派了五千人马让张黡、陈泽带领着试攻秦军。
二人当即带着五千人马,杀向王离军大营。看書喇
结果,没听见什么喊杀声,五千人马,须臾间便全军覆没了。
张耳在城内一见,只有愤愤不已,也没什么办法。
但陈余却不同,他确实有办法。
他的办法,与李良经历的一样,只不过,这次反过来,是陈余写信,向王离劝降。
陈余在给王离的信中写道:
“白起身为秦将,向南攻陷了楚都的鄢郢,向北消灭了赵括的军队,攻占的城池,夺取的土地,数不胜数,最后还是惨遭赐死。”
“蒙恬身为秦将,向北驱逐匈奴,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被杀于阳周。”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战功太多,朝廷无以封赏。如今将军你世代为秦将,功高位重。即使你打胜了仗,还希望得到什么封赏呢?
“再看眼下,这三年来,各地起义不断,秦虽然到处围剿,士卒伤亡以十万计,而各地反叛的诸侯却越来越多。”
“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都是因为二世昏庸,赵高弄权,残害忠良。天下苦秦,六国纷纷自立,已经势不可挡。”
“赵高一向阿庚奉承,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必然要找藉口杀将军来推卸罪责。”
“将军你在外时间长久,朝廷里跟你有嫌隙的人就多,赵高的一手遮天,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即使将军你建立了功业,也是不是一样被杀呢?”
“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你难逃一死。现在上天要灭秦,不论智者、愚者,谁都能看得明白。现在将军你在内不能直言进谏,在外已成亡国之将,孤自一人却想支撑危局,难道不可悲吗?”
“将军你现在的最佳选择是,率兵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这样的结果,跟身受刑诛,妻儿被杀相比,哪个好呢?”
陈余的这封信,可以说是直击王离的心窝,深深地触动了他。
王离心里明白,虽然自己爵位已至列侯,是时下秦军的统帅,但同样的,危险也正来源于此。
尤其是蒙恬被杀,奸臣赵高当道,二世昏庸的前提下,无论战胜战败,自己都有可能如同陈余信中所列举的那样,结局就是白起、蒙恬的下场。
想到此,王离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同赵国谈判。
在王离的眼里,赵国作为曾经秦国的老对手,与齐楚两国一样,都是曾经的大国,如果谈判,也只能找这样合适的对象,更何况,此次齐楚都发来援兵,而对面城里是赵王,自己将来提出的条件,也容易得到满足,因此,王离决定,亲自与赵国商谈会盟。
于是,双方开始了秘密的接触,王离利用自己军事上的优势,与巨鹿城内的赵王歇和巨鹿城北的陈余谈判。王离、赵王歇、陈余的使者,往来穿梭于三军之间。看書溂
这场会盟,被后世说成是投降。
陈余主张促成与王离的会盟,因为他冷静地判断,假如与秦军开战,城外是王离的二十万大军,城南是章邯的二十万大军,那是死路一条。
巨鹿城内有同意会盟的,也有反对的。丞相张耳坚决反对。他以当时与武臣摧枯拉朽便席卷赵地的胜利成果来判断,秦军不过是一些草囊饭袋,不难击破。
于是他力主陈余从城外发动进攻,城内里应外合,消灭王离,以此在造反军中建立威信,从而称霸诸侯。
张黡、陈泽二人支持张耳的观点。于是他们自告奋勇出城游说陈余。在遭到拒绝后,二人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正确,便带领陈余给的五千人马,向王离发起进攻。
为了消灭钜鹿城中主战派的幻想,显示自己会盟的实力,王离指挥秦军,彻底地消灭了张黡、陈泽和他们带领的五千人马。
关于会盟问题,王离军中也不是铁板一块。当事情在秘密进行时,还没有什么问题;可是,随着张黡、陈泽和他们带领的五千人马被消灭,赵王歇和张耳也同意了会盟,事情就必须拿到桌面上征求诸将的意见了。
而正在这时,咸阳传来一个消息,加快了王离谈判的步伐。
【作者题外话】:本书写到这里,逐渐进入到很多历史谜团和争议之处,欢迎读者朋友们发表观点,为此,作者建了一个qq交流群949901369,随时恭候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当然,也可以搬个板凳只听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