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聂璞来到军中,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迟迟没有主将的禁军,默认聂璞为统帅。
这确实奇怪,一群骄兵悍将连尧邦都不服,却立马认可了少年得志、毫无军中资历的聂璞,这让聂璞自己都觉得奇怪。
后来他才想明白,原因其实很简单,正因为他非军队系统出身,除了全皇支持,在朝中、军中毫无资历背景,来到雄关也连一个监军的实职都没有捞到,说明只是来走走过场,不会挤占任何人的位置。
而这时恰好少壮派与资深派僵持不下,聂璞这一来,反而成了两边都能接受的调停者,暂时的领袖。
不过,两边对待聂璞的态度还是有差别的,从尧邦那里,聂璞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是坦诚,而从老将们那里感受得更多的是敷衍,尤其是宋鱼,敷衍里还有一些躲闪。
当宋鱼从聂璞口中听到这样的安排时,他知道这是尧邦想出来的点子,至少是尧邦和聂璞二人商量出来的点子,但他却不想直接反对聂璞,也想不出反对的理由。
确实,目前叛军只是被上一次伏击震慑住了,一旦再次依仗人多势众合围上来,想要出城就困难了。
如果叛军打消顾虑,全力以赴地攻城,雄关守不守得住真不好说。
在禁军主力出关被歼前,十万精锐屯兵关内都被乘隙攻破过,现在兵力不足且以新兵为主,情况不容乐观。
别看敌军两次攻入内城都吃了大亏,但绝不意味着下一次城破,必然还有这么好的运气。
一旦几十万大军冲上关来,现在这批未见过血的新兵挡得住?大军碾压之下,什么样的法阵还能起作用?
宋鱼之所以在军中有那么高的威望,成为禁军中老将们的代表,本身就以老谋深算闻名,对目前的状况早就有过通盘考虑,只是没有了尧邦那样的英年锐气,没有首先提出主动出击而已。
他想了想,道大人目前是军中主帅,尧邦副将也是举足轻重,贸然出城,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雄关城不好交代啊。
聂璞和尧邦相视一眼,均在心中想谁啊,居然自以为可以代表雄关
一瞬间,聂璞都有些动摇了,心想让这人留守雄关是否合适,会不会有什么不妥,或者给尧邦埋下祸患。
反而这时尧邦没有过多的想法,只是诘问道宋统领,沙场征战,冲锋陷阵,禁军中包括仙逝的先主将,可有谁比得上我?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