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让孔捷没有想到的是,在几十年后,被一直保留下来的北竹杆胡同3号院已经彻底成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文艺界的“祖庭”、“圣地”。
那时候,这里是来京城游玩的文青、小资们必须来打卡的地方。
而且后世许多闻名于影坛、文坛、歌坛、画坛的大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和这个地方产生联系。如果那一代的艺术家里,你说你没来过北竹杆胡同3号院;那只能证明你太low了,咖位不够。
事实上孔捷自打回到京城以后,这短短的时间里就不知道在这里见到过多少后世听说过名字或者看到过照片的人物了。
影坛的陈恺歌、张一谋、田庄庄、谢圆、“皇阿玛”等;乐坛的谭顿、刘所拉、郭文静等。
用“谈笑皆名流,往来无庸客”来形容这里,那是名符其实。
《先知》杂志和幽浮公司从3月份起正式开始有盈利了。2月份的时候,在海伦雪莉卓有成效的工作下,幽浮公司收购了《先知》杂志。这笔交易在孔捷看来,很有点脱了裤子放屁的意思;不过这一步该走还得走。
耿小山这几个月时间的工作也是很有成效的,又有一批不错的二代加入到了孔捷的队伍中。其中一些文化界、出版界的二代加入到了《先知》杂志社,成为焦安然的手下。
焦安然本身就是二代,再加上其他二代的一起努力,《先知》也成为了一家出版社。现在他们拥有书号资源了,可以出书赚钱了。
其实这也是被逼出来的。孔捷原本觉得只要把杂志做好,自然有广告主拿着钱送上门来做广告。可是谁成想计划经济还没走到尽头呢,私营经济才刚刚冒了个头;你的杂志做的再火,还是没人来登广告。
不过这也难不住孔捷。这不是有一群诗人、作家、歌手、音乐家、画家什么的吗?简直都是送上门来的大肥猪啊!幽浮公司不要停手,给我把他们都签下来,让他们都成为幽浮公司的人。
后面的事就好办了。你是诗人,我给你印书出诗集;你是作家我给你印书出小说;你是画家,那要不你照着这些小说画成漫画吧,我给你出漫画书;你是歌手、作曲家,我给你们灌磁带。
正好,这回《先知》杂志上的广告位有着落了。把书和磁带走邮购的路子卖出去,杂志社和艺术家们五五分账。
杂志社有了收入,焦安然很开心;她觉得孔捷当初承诺带着他赚钱的诺言算是实现了。而且她也找到了一个自已喜欢,又可以大展拳脚的事业领域。
原本贫穷的艺术家们也很高兴,他们的能力和才华终于有了一个好的变现渠道平台了。
借着80年代初刚刚兴起的这股文学热、文化热、全民写诗等的风潮,《先知》出版社出的书和磁带卖的大火。这让许多杂志发现,原来杂志还可以这样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