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同行的大和尚(1 / 2)

范增又看了一圈,这些人中似乎没有什么新的意见了。于是范增又开口了,这次他问的是忘如老人,“林老!咱们这书画圈的人,您熟。现在咱们这个圈子里的人,年龄最小的有多大岁数了?”

林忘如抚了抚自己下巴上的白胡子道:“最年青的,也有40多岁了吧!”

范增:“咱们国家的年青人不少,为什么愿意进咱们这个圈子,学习这龙国传统艺术的就没有年青人呢?”

林忘如叹了一口气道:“国家改革开放了,大家也都睁开眼睛看世界了。现在一切都是国外的好,月亮都是国外的圆。就算有愿意学艺术的,也都去学那些什么油画、素描去了。”

范增也长叹了一口气,向这二十多个人道:“现在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搞创新了吧?

抱残守缺,不是不成。可是如果没有年青人愿意进来,没有新人愿意来学我们这些东西。等到我们这一代人入土了,那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些好玩艺,连传承都没有了。

西方的那些艺术,和咱们谁好谁坏,这个没法比;但是人家比咱们实力强,对年青人有吸引力;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咱们在这里把他们批倒批臭,该没用还是没用。所以咱们得自己想办法,怎么把年青人吸引进来,让年青人来学咱们的好玩艺啊!”

范增说完这一番话,这一群人就全部冷场了。有的人面有惭色,有的不以为然,也有的若有所思。

这时还是那个之前激烈反对的人又说话了:“范大师!您说的都对,我不反对。可是您这么画,难不成就有年青人愿意来学了?”

范增笑道:“年青人愿不愿意来学,先姑且不说。但是我想你至少不反对,我这样画很好玩很有意思吧?

我这样画,相对于咱们那些传统的国画什么的,年青人是不是会愿意停下脚步来看看?看完了是不是还能会心的一笑?

年青人如果都觉得看起来好玩,那们他是不是就会感兴趣?感兴趣的人多了,那肯定就会有愿意来学习的了。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那个激烈反对的人不说话了,因为范增说的在理。

这时,又有人开口道:“范大师!您说的没错。回头我回去,我也画两幅这种‘解构重构主义流派’的国画。”

而林忘如老人则乘机道:“大家不要因为这个伤了和气。喜欢的呢,就看看画,回去也可以自己试着画两幅这样的画。不喜欢的呢,也没关系;回去接着画传统的国画不就是了。

咱们还是接着观摩范大家剩下的画作吧!”

这二十多个人纷纷赞同,一起催促范增赶紧把剩下的三幅画打开看看。

于是,接下来,这群人就非常幸运地目睹了《三英战吕布-摩托车版》、《林黛玉倒拔垂杨柳》、《薛宝钗拳打镇关西》。

当时的场面,这一群书画圈的人是被雷的不轻。不过这四幅画,在后世却是被称为龙国现代“解构重构主义国画派”的开山之作,每一幅都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