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投稿人民文学(1 / 2)

孔捷直接进了东面的一间办公室,敲了敲门道:“您好,同志!我是来找朱纬编辑办事的,不知道他在哪个办公室?”

里面坐着的一位看起来40多岁的人道:“最里面南边,倒数第二个办公室。你自己去找找看他在不在吧。他老得去找那些作家催稿,在办公室的时候不多。”

孔捷:“好的!谢谢!”

这位朱纬编辑,是孔捷在网上查资料时查到的。以后他也会是一位大人物,某重量级期刊的主编。不过这个时候,他也只是《人民文学》一个普通的编辑而已,分量还不够大佬级别。

从他经常要出去向那些作家催稿,就能看出来现在他可能还是负责了许多的庶务工作。不过也正是因为经常向那些作家催稿的原因,他和文坛许多大佬都交情莫逆。这也成了他最宝贵的人脉财富。

而且当时孔捷查到的资料,这位朱纬编辑,也是年青时写出了作品,得到了老前辈的常识和发掘。然后他才有机会脱离插队的农业劳动,进京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的。那一年他才19岁。

当时的《人民文学》刚刚复刊没多久,虽然可以把他留在北京,但是却没有编制和户口。于是在老前辈的帮助下,他走了个曲线救国的路线,先去了《龙国青年》。然后被借调到《人民文学》工作。

似乎也是因为自己的这个经历,所以这位朱纬编辑在这时就以喜欢发掘新锐作家而出名了。这是一个更喜欢给年青人机会的人。

孔捷敲了敲门,听到里面有人喊“进来”,这才推开门。

“您好!请问是朱纬编辑吗?”孔捷问道。

“我就是!请问你是?”办公室里,一位长圆脸、戴眼镜的男人似乎正起身朝外走。看到孔捷这一身与众不同的衣着,他也稍微愣了一下。

孔捷赶忙道:“朱纬编辑!我想到您这里投稿。”

“投稿的话,我们这里有专门接待上门投稿者的编辑。你可以去排下队。”朱纬道。

孔捷赶忙道:“朱纬编辑,我知道您很忙,需要去作家那里催稿。我确实也是讨了个巧,直接找到您办公室这里来投稿了;因为我听说您很喜欢发掘新人。

我希望您能给我五分钟时间,耽误您一小会儿,让我向您说几句话,您看可以吗?”

这个时代的人都还比较腼腆、保守一些。像孔捷掌握的后世的一些商业方面的技巧,在这个时代相当于大杀器了。

孔捷这话都说出来了,朱纬当然也不能不允了,于是就直接点了点头。

“想必您一定知道,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道理。您发掘了许多作家,但是在出名以后,作家们就开始变懒了。所以您现在要经常出去向他们催稿。

当然,这是人之常情。我无意说那些作家的坏话,因为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是自来水管里的水,开开就有的。

而我想说的是,他们的缺点正是我的优势。我的思维足够天马行空,脑洞足够清奇,码字的速度足够快,创作也足够勤奋。

如果在文学水平相等的情况下,您有我这么一个码字匠,相信您的工作会轻松很多。所以我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机会,好好审阅一下我的作品。

当然!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笔水平实在不行,那也我也无话可说。

这是我昨天一天时间创作的作品,全是诗歌。还请您斧正。”

孔捷赶紧递上了自己昨天晚上抄好的那三十六首诗,现在他已经把这些诗钉成了一个小本子。小本子上还加了一个封面,封面上写了他的原名、笔名以及住址。

孔捷说的那番话,确实是让朱纬动心了。因为孔捷说的确实有道理,说到他心坎上去了。

这个时代的编辑们虽然没有什么kpi考核指标,没有什么末位淘汰制一说,但是他们也是一样需要成绩来证明自己在努力工作,没有吃白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