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 34 章(1 / 2)

谢萧舟拿到了思阳送来的布防图,目光第一眼,就看见了那行字:“桑景泽求亲,郡主未拒绝。”

他怔住,胸腔有细微的破碎声传来,眼色黯如深渊。

四喜看见太子面上的神色吓了一跳,太子是个沉稳严肃的人,极其威严疏冷,平日里面无表情的时候,都叫人胆寒心怯,何况这副模样。

他不知道发生了何事,明明前几日太子殿下听说耳目已经潜入明王府十分开心,莫非那丫头的差事办的不好,太子殿下才会见到第一条密报就气成这个样子。

四喜嗫嚅了一下:“殿下,思阳是奴婢亲自选的人,在暗卫所里养大的,十分有能耐,殿下再给她些日子,她会好好办差的。”

谢萧舟眉尖下压,眼中如风雨欲来晦暗不明,他忽地将那草纸重重揉成一团,再用力攥在掌心里,指节咔咔作响,卷起的手指因为用力过猛血色全无。

四喜吓得闭上嘴,不敢再说话。

谢萧舟脸色很差,像有一双巨手握住他的心脏,用力碾压挤血般难受至极。

这一世,他无数次在寂静无人的深夜里,思她念她,视她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宝物,他在梦里描摹她的眼角眉梢的模样,假装她仍属于他一人。

然而,桑景泽去提亲了。

桑四的事不仅没有吓住桑景泽,反而刺激了他,他如此急不可耐要得到阿莹,连阿莹的及笄礼都等不到。

这是谢萧舟万万没有想到的。

他的绝世珍宝终于被别人发现了,可偏偏他这一世不是她的谁,他连吃醋的资格都没有。

谢萧舟垂下眸子,喉结痛苦地滚动了几下,闭上眼睛,兰珮莹纤秀出尘的倩影便清清楚楚完完整整映在他的脑海里。

他怎能忘记她呢。一见钟情,两世为人,他爱恋她整整十七年,相思已入骨,他每一缕血脉中,都溶着对她的渴望。

这一世,他也曾与她面对面近距离相对过,近到他一抬手,便能触碰到她美丽的面庞,可他连看都不敢多看,除了虚礼客套,他连一句旁的话都不能对她说。

他越放不下她,越能深切地体会到,当初母后的痛楚。

母后曾说,坤宁宫好似牢笼,困住了她的一生,若人能转生轮回,惟愿食人间烟火,得良人做一世寻常夫妻。

阿莹同样死在坤宁宫里,她说,放过彼此,各自安好。

或许对女子而言,坤宁宫并不是什么好去处。

谢萧舟不知道他的母后郁郁而终后,有没有得以转生,上天是不是给了她好好活一生的机会,但是他确定的知道,兰珮莹有,这一世,只要他肯放手,她就可以觅得良人,婚姻和睦,顺遂一生。

只要他愿意,她就可以,但是他真的不想愿意……

谢萧舟只要稍微想一下,他的阿莹会嫁给桑景泽,永远不再属于他,会在桑景泽的身下婉转承欢,他的心便痛得仿佛被人手持利刃生剜了出来。

痛苦让他的眉毛狰狞地扭结在一处,他压抑着锥心之痛,咬牙切齿问四喜:“你觉得他们配吗?”

四喜磕磕巴巴道:“谁,谁们?”

“桑景泽向明王府提亲了,你觉得阿莹和桑景泽配不配?”

“你对孤说实话。”

四喜吓住了,抖如筛糠道:“说,说实话挺配的。”

他觉得这样的太子看起来太可怕了,太子的眼神既像就快死了,又像想要杀光世间所有人。

他又抖抖索索地改口:“奴婢愚蠢,殿下说配便配,殿下说不配便是不配,奴婢什么也不懂的。”

谢萧舟眸色更黯,他死死地盯着虚空中某一个点看:“孤现在真的想去见她,或者有什么人,能把她带到孤身边来。”

四喜一惊,幸好太子并没要他回答。

谢萧舟默了良久,又自言自语缓缓道:“恐怕不行。”

四喜:“……”

四喜从小在太子殿下身边伺候,说句僭越的话,他跟太子是一起长大的情分,虽然太子性情冷淡难以亲近,伺候了这么多年,四喜还是对他感情深厚。

今晚太子的情绪过于反常,四喜犹豫了一下,还是心疼地问道:“殿下今晚怎么了,奴婢瞧着,自从明郡主从南疆回来,殿下对郡主好像,好像……”

“好像什么?”

四喜哪敢再接话。

谢萧舟苦笑一声:“孤表现的这么明显吗?”

听到这里,四喜还有什么不懂的,立刻道:“殿下表现的一点儿也不明显,奴婢跟随殿下的日子久了,所以才感觉到一点儿。殿下是属意明郡主吗?”

谢萧舟迟疑了一下,而后坚定地点了点头。

四喜立刻欢快道:“那殿下可以娶明郡主做太子妃啊,明郡主值得。”

上一次桑皇后召明郡主进宫,四喜候在坤宁宫外头,远远见过一次明郡主,她出现的那一刹那,简直天上地下都变得亮堂堂,四喜活了一辈子,没见过比明郡主还好看的人。

想到这么美的仙女会成为殿下的太子妃,会住进太子府,连带着四喜也觉得高兴起来。

她当然值得,可是谢萧舟落寞地摇摇头:“孤不会娶她的。”

四喜的笑颜僵住了:“奴婢不懂,喜欢一个人不就是想跟她在一处吗?不然叫什么喜欢。”

“喜欢人的方式可以有许多种。”谢萧舟的语气极苦极苦,“若是你喜欢的人,曾说过不愿意跟你在一处,那么离她远一点,便是对她最好的喜欢。”

四喜一瞬想到桑小公爷提亲的事,顿时觉得自己明白了,定然是明郡主和小公爷两情相悦,自家主子这是单恋。

他结结巴巴道:“奴婢一个阉人,不懂亲亲爱爱的事,若奴婢有喜欢的人,她真这么说过,那奴婢,奴婢就远远看着她呗,只要她过得好便好。”

“你虽不懂,却说的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