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顾珩昱小朋友便启程去书院了。
顾珩昱所就读的书院,是扬州第二大书院,文昌书院,坐落在扬州城的西南方向。
而扬州的第一大书院名为安定书院,和顾珩昱所在的文昌书院比起来,安定书院有更多的贵族子弟,管理也更加严格。
顾珩昱的三房表哥顾珩嘉,就在安定书院就读。
顾珩昱他三伯娘为了让顾珩嘉比顾珩昱在读书上更胜一筹,一咬牙花了比文昌书院多三倍的学费,把顾珩嘉送进了排名第一的安定书院。
安定书院是没有农忙时放旬假这个说法的,所以这次农忙顾珩嘉根本没回来。
顾珩昱告别父母幼妹,从家中出发,乘上牛车,要穿过大半个扬州城,才能抵达。这一路上,约莫要花上半天的时间。
顾珩昱搭上的,是商队的牛车,一路摇晃得厉害,没法温书,又没有相熟之人同乘。
百无聊赖之下,顾珩昱只能拉着谢婉清聊天。
可谢婉清还要忙活她家“好吃到要死汤面店”呢。
近几日她家面馆那叫一个蒸蒸日上,新老食客络绎不绝,每天都有十两银子打底的盈利。
虽然说,她这种类似于关东煮的经营模式是很容易被旁人学去的,附近还一连开了几家类似的店铺。价格更便宜,也不需要排那么长的队伍。
许多食客在“好吃到要死汤面店”里不够吃,便退而求其次跑到别家类似的店去打打牙祭。
小绿对此非常气
愤,不过谢婉清倒是看得开。在现代那个讲究产权和版权的时代,跟风现象都层出不穷,更何况还并没有版权意识的古代呢!
谢婉清带着小绿和影二亲自去试吃了另外两家的味道,调料还是很普通,虽然能感觉到在极力模仿沙茶酱的风味,但仍旧不到火候,甚至有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这下谢婉清便彻底放下心来。什么关东煮啊,九宫格啊,别人要模仿就模仿去呗,说句难听的,她自己也是模仿前世的那些店。
开小吃店,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
关键就在于口感。口味到位了,食材处理地够干净、够新鲜,便能把口碑做出来了。
谢婉清对自家汤面的口味是非常有自信的,并且她还会不断推陈出新。
现在她的宝贝小辣椒已经非常争气地冒出小芽儿了,相信不久的将来,辣椒就能彻底成熟了!
谢婉清轻轻给小辣椒盆栽里撒上点水,便收到了来自顾珩昱的呼叫。
她一心两用打开虚空屏幕,便发现顾珩昱已经坐上牛车了。他穿的一身淡青色长袍,折扇仍旧不离手——这可是他出门在外的装逼利器。
好一幅风光霁月的模样,风度翩翩,书生味十足——如果忽略掉他周围一大堆乌糟糟的货物的话。
“谢仙女,在不?聊聊不?”顾珩昱朝谢婉清发送脑电波。
谢婉清有些为难。上午可是店里最忙碌的时候,她忙着算账收钱
呢!
谢婉清:“我有点事要忙。如果你闲得无聊,就背书呗。”
顾珩昱的脸一下子垮了下来:“才不要。”
“我记得,你一回书院就有摸底考试吧?”谢婉清提醒道。
“考就考呗。”顾珩昱满不在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