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见好就收,满盈则亏(1 / 2)

无论是谁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度,满盈则亏,过度则得不偿失。所以把握好尺度、见好就收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其实,当沈万三在事业巅峰的时候,他的弟弟沈万四已经看出了潜在的危机,曾经写诗劝他:“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也可休。何事百年长久计,瓦罐载酒木绵花。”劝他低调做人,从事耕织,但是沈万三没有听从他弟弟的话,一步一步地走向无底的深渊,结果成了封建王朝的牺牲品。

明初的南京城全长合74华里,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城。南京城原来有十三城门,提到南京的中华门,大家并不陌生。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城堡,是明初都城的正南门,后称“聚宝门”,在1931年改为中华门,中华门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高2045米,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贯通。

中华门不仅规模巨大、雄伟壮观,而且结构复杂、设计巧妙,是我国古代典型的防御性建筑,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也有重要地位,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如此了不起的建筑也有沈万三的功劳。

朱元璋的最终目的是搞垮沈万三,所以他不会就此罢手,出的都是狠招。这不,他一眨眼,便想出了一个损人利己的主意来。

明朝建立不久,国库空虚,百废待举,在这种时候大兴土木显然不妥,但每当朱元璋看到残破的南京城墙时,心里就相当不爽。为了把南京城的防御工事做得更好,也为了显示大明朝的皇家气派,他决定大建都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修筑南京城墙。

不过,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缺钱。作为一国之君,这不应该成为问题。虽然加重百姓的赋税有些不妥,但他完全可以找几个赞助商。能和皇上攀上关系,这是商人们巴不得的事情。话又说回来,这修南京城墙毕竟不是什么小事,没有相当财力的小商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朱元璋很自然地想到了名声在外的沈万三。

虽然沈万三知道被朱元璋召见总没什么好事,但他没有违抗皇上谕令的胆量,只好满脸堆笑地来到了朱元璋的王宫。

行毕君臣之礼后,沈万三乖乖地站在一边,等待着好运或厄运的降临。

“沈兄啊,这次把你请来,是有要事相商啊。”

“小人不敢,皇上有需要,尽管吩咐就是。”

“沈兄还是那么爽快啊,”

“能够为大明添砖加瓦是小人的荣幸啊。”

“好,南京城是大明的都城,但城墙经过多年的战乱已经残破不堪,亟待修筑。朕打算尽快办这件事情,可是国库还没有这方面的资金,所以请沈兄前来商量。”

朱元璋就这点好,虽然他已经贵为一国之君,但说话是相当客气的。不过,笑里藏刀的人是最可怕的,在朱元璋客气的背后是他贪婪的嘴脸。而沈万三也不是傻子,这修城墙所耗费的银两不是一个小数目。毕竟是从自己兜里往外掏银子,这种事情没几个人是心甘情愿的。但此刻的沈万三已经是骑虎难下,他已经成为朱元璋待捕的猎物,就好比撞在蜘蛛网上的昆虫,越是挣扎被缠得越紧。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皇上圣明。”

“哈哈……这样说来,沈兄愿意出资修筑城墙?”

“这是小人梦寐以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