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产马的历史为沈万三在滇黔古道上大力发展马帮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据记载,贵州中部的20多个县是农业区,盛产中型马,周边山地产小型马,特别从贵阳向东行,是产矮马地区。贵州马是山地马,外型头小、颈长、身腰短、肢长,很适合山地实用,被公认为是一种“吃苦耐劳”的马。所以,沈万三很快便组建起了自己的马帮。
马帮是以马为中心的,马帮吃饭有这样的规矩,马帮歇梢后,先是为马添料加草,让马先食,然后人才做自己吃的,以示对马的关爱崇敬,体现先“人”后已的精神。
沈万三也很爱马,简直爱到了骨子里。他知道交通与经济的关系,刚到贵州时,当他看到人们在山道上依然用原始人力肩挑背扛时,掉下了悲伤的掉泪。当时他就发誓一定要改变这种交通方式。而在崎岖山道上做贸易,只有马才能担任这个重任,所以他深知马的价值,对马也倍加爱惜。
由于山路崎岖不平、沟壑纵横交错,贵州的水运航道极少,以往的长途贩运主要靠人挑。所以驮马运输是当时最先进的方式。马帮的出现给当地带来了积极的变化和意义。沈万三不仅带来了农商并重的先进意识,而且诚信、守约等商业理念也在当地传播开来。
当时沈家的马帮最有实力,多时可达几百匹,走得最远,阵容最庞大,这也是贵州最早的有规模的商贸运输队。不论道路多艰险,沈家的马帮都不断地与外界进行商品交换。马帮虽然千辛万苦,但也有极其丰厚的商业利润,时时创下辉煌业绩。正是滇黔古商道成就了沈万三的“第二次创业”,从这个意义上讲,贵州是沈万三的福地,也是他创业的天堂。
当地百姓看到沈万三赚钱了,便源源不断地加入马帮队伍,在促进商业发展的同时,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因为有了沈万三,沉寂的滇黔古商道又复活了,是他为这条古道注入了商魂。
这就是沈万三,他就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一粒铜豌豆。无论把他放在哪里,只要是有人的地方,他都能够经商赚钱。是金子,放到哪里都会闪光,沈万三无疑就是闪闪发光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