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力谏朱元璋,以解海禁(2 / 2)

“皇上圣明,小人的确有一件小事想向皇上禀明。”

“什么事?”

“小人代表苏州的商人向皇上谏言:解除海禁,恢复海上贸易。”

“大胆刁民,你何德何能来干涉我大明朝既定的国策?”朱元璋大怒。

沈万三被吓了一跳,毕竟他这是虎口拔牙啊。但他既然来了,就没想到过要退却。

“皇上息怒,小人万没有别的意思。小人靠海外贸易发家,如果大明也开展海外贸易活动,那么大明将会赚取无尽的财富,大明的经济会日新月异,大明的国力也会大大增强。”沈万三卯足了劲儿,一口气说完了这些话。他本以为朱元璋会三思而后行,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他想不到的。

“我大明地大物博,还用得着海外贸易吗?如今倭寇在海上横行,你却建议解除海禁,你是不是想私通倭寇,扰乱我大明朝的安定?”

我的娘亲呀,这帽子扣得也太大了。沈万三本来是想给新建的王朝创收些外汇,没想到他的谏言引来这么大的灾祸。如果真被戴上这个帽子,他即使有十个脑袋也不够朱元璋砍的。

“皇上明鉴,小人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商人,怎么会有私通倭寇的心思。”沈万三不停地擦着额头上冒出的冷汗。此刻他才感觉到什么是伴君如伴虎,如果能过了这一关,打死他也不会向皇帝提什么谏言了。

“哈哈……”朱元璋大笑,享受着那种唯我独尊的荣耀,“起来吧,你只是一个商人而已,朝廷的事你懂得多少?以后不要乱说话了。”

“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沈万三心里如释重负,吊在嗓子眼的心一下子又落回到原处。可以说沈万三力谏朱元璋解除海禁的事情没有丝毫成功的可能。他虽然手里有钱,但在执政者面前,他的钱财便不再那么有力量了。毕竟谁手里握有枪杆子,谁的话才是至理名言。

“朕要赏你一点儿东西。”朱元璋忽然来了兴趣。

沈万三有的是钱,他什么也不缺,不过,他还是说道:“谢皇上隆恩。”

朱元璋拿出了一枚小小的铜钱:“这个还你。”

这是什么意思?沈万三知道这枚铜钱是他们落难时,他送给朱元璋的。如今他贵为天子,难道要和自己划清界限吗?

“皇上,这是……”

“好自为之吧。”

沈万三带着这枚铜钱,满脸迷惑地走出王宫,他搞不明白朱元璋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们的拜把子情谊真的走到了尽头?在街上,沈万三把这枚铜钱丢给了路旁的乞讨者。

俗话说: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任何统治者都喜欢安分守己的公民,作为一个商人,应该安分赚钱,政治上的事情还是不插手为妙。钱没了可以再赚,如果把命也搭上的话,那真是得不偿失。

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在14世纪、15世纪,已经稀疏的可以在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城市看到。”600年前的大明立国之初正当其时,假如沈万三的对外贸易催生出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假如朱元璋容忍或接受沈万三的对外贸易的谏言,从此奉行贸易立国的方略,那么明朝将会如何?近代的中国还会多苦多难吗?

没有人能回答这样的疑问,因为历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不存在假设一说。沈万三不是魏征,朱元璋也不是唐太宗。为了活命,沈万三除了摇头叹息,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