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商界,越是富有的人越喜欢举办私人宴会。这是商人圈里最常见的一种社交方式,为的是结交权贵、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和结识更多的朋友。他们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与熟悉的朋友、刚认识的好友的商业伙伴等聚集在一起,通过宴饮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为建立更牢固的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味佳肴的诱惑具有很有效的社交功能。
作为商人,要想聚财,离不开朋友,朋友多了,路子自然就宽了,生意也就好做多了。沈万三深谙此道,虽然身处乱世,但也很注意积累自己的人脉关系。我们先了解一下元末的大气候。
元末,这世道真是不太平,连走亲戚都会被打劫,所以有条命就已经相当不错了。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有一首《醉太平》小令,这样写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这首小令切中时弊,在当时流传很广,是元帝国末年忧患的缩影。而造成祸乱的根源主要是开河与变钞。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五月,黄河中游连下暴雨二十多天,由于河堤年久失修,黄河决口,沿河城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次大灾影响严重,到八月份,山东已经出现人吃人的惨景。而且重灾区祸不单行,旱灾、蝗灾、瘟疫也相继发生。
大都的蒙古贵族们虽然不怎么关心汉民的存亡,但大水灾对他们的个人收入造成了影响,经元廷再三斟酌后,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黄河水患问题
到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朝廷派贾鲁为建设部部长兼治黄委员会主任(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征发汴梁、大名等十三路民工共十五万人,以庐州等十八翼两万多军队进行监督,调往黄河流域治河。一时间本来已经饱受灾难的中原民众又要经历一番困苦。这就是所谓“开河”。
自从秦汉以来,中原帝国主要使用铜钱进行国内贸易,只在对外贸易上,才使用贵金属如金、银等。
元朝自漠北入主中原后,信用来自西方的色目人,以其主管国家财政。这些色目人将贵金属金融体系引入了中原。因此元朝不怎么铸钱,而以贵金属为主要通货,普遍地使用银两。
然而中国并不是个大量产银的国家,而美洲的主要银产地还没有被纳入文明世界体系,所以导致了世界性的银荒。对于通货紧缩的危机,元朝政府的应对措施是:拼命印发纸币。
结果钞票倒印了一堆。《元史?食货志五》称为:“每日印造,不可数计……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由于交钞印刷毫无节制,很快造成通货膨胀,在京城五百贯交钞,还买不到一斗小米。这就是所谓“变钞”。
元朝的这些举措让失掉了饭碗,天天被奴役的老百姓怨气高涨,于是,许多地方都爆发了大小不同的起义。
我们再说说张士德,前面已经提到,他是泰州白驹盐场的盐丁,以操舟贩盐为业。苏北盐丁生活本来就十分艰难,再加上贩私盐常常被巡盐的官兵勒索和被富家要挟,所以,他们悄悄联络了一些盐丁,准备反他一反。这次来扬州,就是为起事准备粮食和衣物的。
起事后,相当一部分物资都要仰仗这些商人。和沈万三相识,算是缘分吧。所以,他想和这个从苏南来的商人详谈一下,就看他有没有胆量做了。
“沈老弟,你还有多少丝绸啊?”
“张兄,这几匹还不够?你做什么用啊?”
“当今朝廷残暴无道,我们盐丁准备起事,需要大量的丝绸做旗帜和衣服上的标识。我们兄弟遍布大江南北,几匹如何能够?”
机会,真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沈万三好像已经看到白花花的银子了。可是这种银子能挣吗?弄不好就要脑袋搬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