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范盛来说,损失点银子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让他不能忍受的是在他的地盘上出现了一个沈记典当行。他要拔掉这个眼中钉,这是必须的。不仅为了利益,更为了面子。
但当他打听到这个新开的沈记典当行的老板沈万三是吴江汾湖陆道源的女婿时,就开始犹豫了。因为陆道源的财力不在他之下,他也听说了陆道源赠财的美谈。所以,面对有同样万贯家财的对手,他就不能轻易出招,否则就会很被动。当他又打听到沈万三和枭雄张士诚来往密切后,心里又咯噔了一下,没想到这个沈万三在黑道也有这么大一个靠山。看来要想扳倒他,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只能寻找最佳时机出个狠招,一招致命。
有人曾经向范盛建议:“张士诚这些起事者,他们有的是盐,可缺少粮食、布匹、兵器,我们不妨也和他们做些交易。”
“不!这些打家劫户的盗贼,和他们做生意,岂不被天下人耻笑?”范盛有他自己的原则,所以他的态度很坚决。
但沈万三却从中尝到了甜头,当他在扬州的店铺来人说,福建、广东的商帮要盐,而且数量不小时,他便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利益。于是在周庄装了几大船粮食北上泰州,换了几船盐,可才运到苏州地界,就被官府没收了,随行船员伙计也被投入了大牢。这贩卖私盐的罪可不小,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沈万三纳闷了,怎么官府的消息这么灵通啊。不过,纳闷归纳闷,眼下最要紧的就是解救自己的伙计。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官府再狂也架不住沈万三用银子砸他们。所以沈万三动了动手指,用几万两银子买回了伙计们的性命。另外,还买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官府之所以能抓个现形,是因为范盛告密。
原来是这个鬼东西啊,想和我斗,你还嫩了点。我一定让你把我这次损失的银两连本带利都给我吐出来。沈万三暗暗地发誓。
当范盛看到沈万三完好无损后,暗暗不服,这官府的人都是吃干饭的啊,贩卖私盐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这么轻易就算完了。要是放在以前,沈万三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难道天真的要变了?
也许,你会说,这沈万三也太牛了。还真就是这么着,谁让咱有钱呢。其实,沈万三之所以能把贩卖私盐这件事就这么轻易化解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元朝已经穷途末路,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官府中人都求自保,能捞一些是一些,哪里还在意你贩卖的是什么东西。
我们只能说在乱世中的沈万三有一双慧眼,会把握时势,能乱中取胜。正所谓富贵宜向险中求,刀尖添血真英雄。顺应时势的发展潮流而行,这是沈万三成功的关键因素所在。
我们再看看当时的时势。
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底,张士诚在高邮奇迹般地取胜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在次年夏又发动攻势夺回苏北的失地。相对江南的苏杭地区而言,虽然苏北是穷乡僻壤,但张士诚却很满足如今的称王现状。
看到哥哥胸无大志,弟弟张士德建议道:“大哥虽然号为诚王,在高邮建立了大周国,并建元天佑。但苏北毕竟是狭小、贫穷的地方,要想真正的逐鹿天下,应该向富饶的南方发展。”
听弟弟这么一说,张士诚觉得自己也就是个草头王而已。于是让张士德带一支军队,从通州渡江,到江南攻城略地,希望能扩大自己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