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苦乐重逢 再演别姬(2 / 2)

各自简要说了说近况,急着抢先发问,女士优先。

“你怎么会唱戏?”

“从小学的,唱了几十年了。”

“在图桑,怎么不露一手?”

“念书,打工,哪儿有这心思。你是京剧世家?”

“我外公外婆都是门里出身。我妈也唱了多年戏,在香港还在教戏。”

“怎么没听你说起?”

“你又没问过我?快说说,你还在a吗?”

“离开了。在通用。”

“嗬!鸟枪换炮抖起来了。快细说说。”

两人抓紧细聊,直到吃午饭。下午穿行头不化妆净脸彩排,可就没工夫再单独接着聊了。

业余国剧社演出,服装组最辛苦。戏服都是租的,可零碎儿得自己做。虞姬的凤冠硬是用草帽改的,还挺是样儿。伴奏场面也不容易。最感动的是那位打小锣的,是一家中国饭馆老板。来国剧社往返开车得大半天。每次活动一准早到,还给大家带来一大箱早点和甜点。活动完,帮着清理打扫,又连夜赶回去。海外游子受那么多苦,有点儿乐就知足。

正式上演那天,剧场爆满,走道都加了座。“垓下兵败”那场,专业剧团也很少演。最先上场的马童是位大陆来的专业演员,跟斗翻得又轻又飘,那叫漂亮。崧苼扮演的霸王,上戴盔头,足蹬厚靴,身高两米开外,一亮相就是满堂彩。厚底靴练得少,崴了脚,台下还是叫好。梅乐笛扮演的虞姬一上来就炸了场。扮相漂亮,做派好,唱得好,剑舞更是精彩。最后虞姬夺过霸王佩剑自刎,梅乐笛看着崧苼有点心慌,险些摔倒。崧苼一个箭步上前扶住,虞姬顺势倒在霸王怀中。台下掌声雷动。崧苼一惊!小时候在陈家豪宅花园,和袁丽芬演这出戏慰问刘师长师部官兵,不就是这个场面、这个情景吗?!

演出后卸妆的卸妆,收拾的收拾,忙到半夜才休息。第二天主人备车陪底特律朋友去附近尼亚加拉大瀑布观光。在飞溅入云的水雾中,从最近距离观赏世界第一跨国大瀑布,崧苼和梅乐笛都惊呆了。从六十米高悬崖上,一泻千里冲下来的大瀑布溅起浪花高近百米,溅湿全身。轰轰隆隆水声中,说话都听不清楚。如此壮观景色真是第一次见到。

“就不能玩两天再走?”

“明天上午通用开会,要讨论我准备的对华合作设想。得赶回去。”

“嗬,你成了主角了!”

“你才是主角。唱念做舞,无一不精,无一不美。”

“比我外婆,比我妈,差远了。”

“外公,外婆还在?”

“‘’初,外公被迫害致死。外婆在青岛老家。”

一层阴影罩在梅乐笛脸上。

“现在我回国机会多。一定去青岛看望她老人家。”

“我一定陪你去。你家里都好吗?”

“还好。我们这个小家快团聚了。”

“真好!”

“你当上记者了?”

“在香港《大公报》,两年多了。什么时候我采访你?”

“我有什么可采访的?”

“祖国内地对外开放,可是热门话题。”

“随时恭候。什么时候回香港?”

“就这几天。”

“千万问你妈好。”

“一定。”

两人相互交换名片。一个是通用公司总部“中国项目规划主管”;一个是香港《大公报》“专栏记者”。

告别前,大家在当地有名的中国餐馆聚餐。出乎意料,主人带来当天《多伦多侨报》,头版大字标题:海外难得几回闻。

文章充满侨胞和外国朋友看过《霸王别姬》后的激动心情和思乡之苦。多位老人对记者说,看了戏,他们觉着又回家了。都说还没看够,期盼以后常演,让他们常能享受到回家的感觉。专家点评更是精彩。一则说“垓下兵败”那场,霸王脚崴得好,更显兵败之慌乱。一则说虞姬自刎在霸王怀中,生离死别尚有情,太精彩了!

分手在即,没时间继续他们的交谈,崧苼和梅乐笛匆匆道别。回底特律路上,崧苼还在津津回味这次意外再相逢。说也奇怪,姑娘身上熟悉的特殊香气,这次相见怎么不再觉得陌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