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丰富,使富足。“往”:去,与“返”相对。“用誉”:受到人们的赞誉。本段意思是“丰富光大父业,向前发展会出现一些困难;但继承父业,会得到人们的赞赏。”
“不事王候,高尚其事。”
本段里的第一个“事”,是指“谋取”,“从事”之意。“不事王侯”:是指不去谋取王侯这些显贵的位置。第二个“事”,是指父亲的事业。即继承的事业。“高尚其事”,这里的“高尚”,不同于后来所指道德情操上的含义,这里还不能当成一个成语来解释。这里的“高”,是指敬重,看重。而“尚”的意思是崇尚,尊重。“高尚其事”,就是说“敬重与崇尚所继承的父业”。这里的“其”,是代指父亲的事业,这才是“不事王侯”的目的与根本。
总之,“蛊”文是围绕着子承父业,不可学母亲所从事的事情而作出的论述,已显示了西周时期男女做事有别的社会意识。“蛊”的本义是指害虫,而本篇里是指子承父业。从最后一段内容来看,“不事王候,高尚其事”,也表露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向往。这种思想也确实对后世“道家”产生了影响。正是《周易》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无疑是博大而精深。
我们来看一看先秦的史书《左传》里记载对《蛊》卦的说法,即不是春秋《周易》文本里的《蛊》。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吉‘涉河、候车败’。诘之,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蛊》曰:‘千乘之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失狐蛊,必其君也。《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徒?’”
这一卦例,是秦晋两国发生了战争,秦出兵伐晋所筮的一卦。这一卦例不是以春秋《周易》文本卜筮的卦例,而是另外的“八卦卦书”卜筮的卦例。是如《周礼》中所云的《归藏》或《连山》的卦书。这种卦书是用原创《周易》里的所用六十四画符号及原创《周易》里的六十四名称而派生出的“八卦”筮术。由此把原创《周易》里的所用六十四画符号及名称,改称为八卦筮术上的卦画符号及卦名称,在此卦画符号及卦名称的后面编排出"卜事之辞",用于占筮人事的吉凶。这应是《周易》原创文本产生后而派生出的八卦卦书。本身“八卦占筮”一说在《周礼》里也有记载:“占人:掌占龟,以八筮占八颂,以八卦占筮之八故,以视吉凶。”这种不同于被史巫所改造的春秋《周易》文本之外流行的卦书,在今天考古上已被发现,即被认为考古发现王家台秦墓竹简上的《归藏》,这竹简《归藏》的体例格式与《左传》里记载的这种卦例反映的卦书格式是一样的。都只有卦画符号十卦名称十卜事之辞,还没有编排进去“繇辞”内容的卦书。
那么,这一卦例所用的卦书,无论《连山》或《归藏》的卦书,都有六十四卦画及卦名称。只要有了一套卦符号为卜筮工具,皆可用蓍草起卦,通过“三”、“六”十八变而得出六个数字,再转变成卦画符号,就得出一卦来,也就用这一卦里的占辞来断吉凶。当然也结合“卦象”。如《僖公十五年》里所记的卦例:“其卦遇《蛊》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这《蛊》是卦名,而“占辞”(或称“卦辞”)是:“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这种卦书只有一句占辞,而没有爻辞。不像今本《周易》把《周易》文章内容分割成每卦既有卦辞,又有爻辞。
而这种卦书的断卦方法,从“其卦遇《蛊》”这一卦例说法来看,是用这卦中的一句卦辞来断卦,又结合《蛊》卦的卦象里的《巽》卦取象为"风",又取象为"长女"。而《艮》卦取象为“山”,又取象为"少男"。因为医和为晋平公看病时说,“病不可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意思“病已经没法治了。这叫做"亲近女色,病同蛊惑"。这医和看病也结合《周易》一书来论病道,可说奇特,虽医和用《周易·蛊》论病,如同采用春秋时期史巫筮卜上的那套说法,但并不是通过占筮而论,是直接通过《周易》里的《蛊》名,按“八卦”取象来论平公的病因。虽引用的是八卦取象之况,但与卜筮还是不同的。???
我们把今本《周易·蛊》卦爻辞附下>“,这是熊逸不明事理的错误说法。若单从“八卦”算卦的角度,用那种“戏说式”或“调侃式”的口味进行批判,没有不可的,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熊虽是对算卦的批判,不过熊大师把《周易》认为成是算卦一书,虽是随大流的说法,但花那么大的力气,把《周易》说成是占筮的东西,其结果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又不知这结果将是个恶果。
《周易江湖》作者如同春秋巫史那样把《周易》看走眼,当成卜筮书说之。《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为君子讲述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之书。春秋史巫"以《周易》筮之",实乃是从《周易》一书里所用那套符号而衍生出的八卦筮术,一并将原创《周易》篡改成繇称式春秋《周易》文本,与今天所用的数字卦爻格式文本《周易》不是一种文本。《周易江湖》作者既不懂得,又妄说《周易》,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左传》里记"以《周易》筮之"的筮例,实乃是把《周易》一书里所用那套符号改变成卜筮工具后,又衍生出八卦取象并结合《周易》文辞当占辞的错误行为。虽然巫史用《周易》文辞错当占辞使用,但并不改变《周易》文辞的哲学思想。至到西汉《周易》作为儒家经首而尊奉,《周易》也完全脱离卜筮轨道,正是汉京房创八卦纳甲筮术,终于把先秦八卦取象卜筮结合《周易》文辞的错误做法给剥离了出去。自此至今,算卦上主用八卦纳甲筮法,已与《周易》没有半毛关系。《周易江湖》之说,是知其一,而不知二其的错误说法。故对熊逸不知《周易》哲学内涵,及其在历史上的前因后果,而妄说《周易》为"江湖术"的错误说法,应当给于彻底地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