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二)(1 / 2)

2

《周易》第三篇文章是《屯》,《屯》全文同样是贯穿着比喻说理。《屯》文里的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即鹿无虞,惟人于林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等都是比喻。

如《屯》里的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舍,往吝,这是用打猎若没有山林官做向导,而贸然入林,就会发生危险,来比喻群子建功立业要稳妥行动。《屯》的题目命题是利建侯,而内容就围绕着利建侯展开的论述,不过这论述全是运用的比喻,是用婚媾,打猎等生活经验来比喻,以达到明晓政治上的道理。

《周易》里的第四篇文章是《蒙》,《蒙》是讲对儿童的启蒙教育问题。

《蒙》篇全文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困蒙,吝。童蒙,吉。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而《蒙》篇所用的比喻有这些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蒙》里在针对儿童的教育方法,作者用的是比喻。作者所引用的比喻而且是筮法上的术语,这个比喻却成为后封建社会里搞筮卜(算卦)者断章取之为金玉良言。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再不告,利贞,这段话的意思是不是老师求教于幼童,而是幼童求教于师长。启蒙教育儿童如同筮卜者说的,第一次请救,理应回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就不于回答,这是有利于正确的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