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三)(2 / 2)

2包荒,用冯河,不遐遗。

3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以上表明《泰》全篇都是在用比喻,即通过比喻说明小往大来的道理。这就是《周易》的方。

《周易》第十二篇是《否》,本篇与《泰》立论的问题刚好相反。这是讲大往小来的道理。本篇中也用了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做比喻。如拔茅茹,以其汇,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本身这里用大和小来比喻事物的发展壮大,或消弱衰退的道理,不能不认为是理论思维能力的欠缺。

拔茅茹,以其汇,与泰篇里用的比喻一样。后一句子里苞桑,则是象征国家前途命运的危险。本篇除了这些比喻外,其它则是直接论述,直接陈述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的转化道理。体现了说理透彻,辩证推理明晰的一面,让人读后明辨事非,一目了然。这说明《周易》除了比喻、象征的以面外,还有理论的一面。如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包差。倾否,先否后喜。这就是直接说理,不拐弯,不转圈。但不否认《周易》主要是比喻说理的方式。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