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十六)(1 / 2)

16

我们已知《周易》类同诗的形式和思维方法,不难理解是受到诗性的思维影响。而诗性思维在中外学者研究认为是神话思维的结果。无论《诗》里诗歌的比兴,或《周易》里的比喻说理及经验归纳对比论证,或《易传》里出现的八卦取象(类象),都应该说是原始思维表达方式。这种原始思维如何在先秦诸子精英中不但没有排挤,而且却得到推崇继承与发展。无论《论语》还是《老子》这些文章里的命题常常只是一个比喻。而《庄子》一书里则多是用寓言喻说事理。无论《大学》与《中庸》短短的文章里,而引用大量的《诗》文作为观点的论据。先秦诸子精英同样进行的是一场东方的精神运动,可为何继续的是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却让今人匪夷所思。

马中的《人与和》一书中,用中国哲学的诗魂表述了先秦诸子们表达思想的方式。

孔子,老子常常只是一个比喻

诗,易的艺术表达方式,对先秦诸子的文章产生了广泛影响。孔子表述观点经常用比喻手段,乃至采用诗意的句式,赋而不议,兴而不咏。《论语》中有许多形象化的命题语言。比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子在川上曰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孟子》一书,运用比喻论证竟达到61处。如王好战,请以战喻(五十步笑百步),秋毫与整车柴草之喻(明察秋毫),鱼与熊掌之喻(舍生取义),还有水深火热,杯水车薪,揠苗助长等,都是著名的取象类比的例子。

老子的论点也常常只是一个比喻。比如之间,其犹橐龠(古代风筝)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第五章)

鱼不可脱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