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豫》文今译与解说
(原文)
豫、利建侯、行师。
鸣豫,凶。介于石,不终日,贞吉。盱豫,悔;迟,有悔。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贞疾,恒不死。冥豫,成有渝,无咎。
(译文)
十六、安逸、享乐处理得当,利于建立侯国与出师征讨。
享乐忘形,安逸过度,是有灾祸的。用石针刺穴治病,很快出现好的结果。若一心盯着眼前的安乐,享受,会有过失。迟迟不改变,那就悔上加悔。由于一味的安逸享乐,就越发想得到更多的获取,那就不要疑心朋党在背后的诋毁与指戳。要说这种嗜好和毛病,永远都不会消失。若能深入思考如何对待安逸享乐这种问题,一旦这种成习的毛病,有了改变,也就没有什么过失。
豫逸,快乐讲。本篇的题目是豫,利建侯、行师,这就是本篇的论题。其意是安逸享乐处理得当,有利于封侯建国与行军作战。
本篇内容可分几个层次;第一鸣豫,凶,这是围绕着命题开篇先从不利的一面谈起。鸣豫的意思是享乐忘形,安逸过度。凶是鸣豫的判词。享乐过度,安逸忘形,其结果自然不是好结果,故用凶来做判词。鸣豫,凶的结果是不利建侯行师,这是围绕着命题,谈事物不利的一面。
第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这里的介,当做凭籍,依赖讲。介又当微小讲。石。这里的石是指用石针来针砭治病的。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凭借石针来针砭治病,很快就出现了好结果。这是借石针治病来比喻事理,比喻有过错和毛病,马上纠正,就会转危为安。其结果的判词就有凶变成了贞吉。这贞吉的意思是好的结果,即前景是美好的。
译《周易》不能望文生义,否则就不能把握《周易》的真正含义。而那些把贞译成卜问(算卦),也就是把《周易》一书看成算卦的卦书了。这是对《周易》的错误认识,是没有把《周易》一书弄懂。《周易》一书里的贞,是当未来,前景,或守正讲。是《周易》逻辑(对事物的判断与推理)的判词之一。
本文的第三段内容是继续对豫展开的论述。
盱豫,悔;迟,有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