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三十二)(2 / 2)

悔亡这两个字应是一个段落内容。从字意上讲是悔恨消失了,这是承上段之意,既然浚恒是贞凶,无攸利的事情,而应遵守的是长久坚持道德操守。反对的是浚恒,即不能坚守道德操守。那么,跟着出现的悔亡,这是表示改变浚恒,贞凶的局面。悔亡之意,就是纠正了过失。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羞,耻辱。吝,耻辱。本段是进一步强调,若不能长久坚持道德操守,那就会蒙受耻辱,对未来也是有害的。

田无禽。

本段是借打猎不见猎物来比喻事理。若没有了道德操守做规范,就如同田猎不见飞禽走兽。这里用田无禽来比喻失去了道德操守,就没有了固守人心的东西了。这是不恒其德的结果。

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夫子,丈夫,老师。

本段的意思是只有长久遵守道德操守,才是正道,是妇女之道,吉祥;而男人不守妇德的约束。这里的恒其德是针对妇女讲的妇德,而不是让男人遵守像妇女坚守的道德操守。不过这里并没有具体的内容,如妇德的内容包括哪些,没有说明。但后来却发展处一整套束缚妇女的礼教,如从一而终,而男人则可三妻四妾,并没有像妇女的那种道德上的约束。而本篇的德,就是给妇女设定的道德规范,不是针对男人而讲的道德理念。而男人若像女人那样守妇道,给出的判词是凶,这是有害的结果。这里反映了男尊女卑意识。无疑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开辟了男女不平等理论先河。因为男尊女卑意识本是王权文化的基石。

本篇里所讲的恒其德是指妇女应长久遵守的道德准则,这是先儒为妇女构建的道德规矩,妇女是不能逾越礼教规矩。《周易》时代之后,逐步发展完善对妇女约束的礼教制度。特别是后封建社会里的礼教制度,确如鲁迅先生所言,是吃人的礼教。这里所讲的恒其德,贞,妇人吉,是对妇女设立的妇德规矩,而不是讲普遍意义上的道德准则。因《周易》里构建的具有普世的道德理念是孚,而不是德。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