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一)(2 / 2)

自巫史把《周易》原创文本改造繇式到爻式,无论春秋时期巫史用繇式的《周易》用于卜筮。而繇式的《周易》被再次改造成卦爻式(即用九六数字作爻题)《周易》。把繇式结构的《周易》改造成卦爻式结构,是为了增加进去阴阳学说的东西,但目的同样是为了卜筮人事吉凶。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传承下来的今本《周易》,而今本《周易》是被巫史用于占筮之目的,所改造过的《周易》文本,已不是《周易》原创文本。原创《周易》既没有八卦象符(即八卦取象及八卦符号说法)称法,也不是以数目爻题的结构形式。原创《周易》也根本不称卦,而是有六十四篇文章组成的一部政治哲学书。

在《周易》文本说里已知原创《周易》一书里虽有六十四画符号,但还不是八卦卦学符号内容,而只是做为文章序目排次的功能之用。原创《周易》被巫史改造成繇式结构,其目的是揲蓍卜筮有关。早期的揲蓍引入到符号系统,即用六十四画符号替代了蓍草。由六十四画符号里派生出八卦符号系统,应是《周易》一书产生之后的产生的。巫史把《周易》改造成繇式用于卜筮,是蓍筮到符号(八卦符号筮法)筮卜的一次转变。是巫史借用《周易》(原创文本)里的一套符号及文辞,改变成八卦筮术的工具。春秋时期里的史巫如何用《周易》卜筮,这在《左传》里保留着一些筮例。从《左传》保留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来看,春秋时期巫史是使用的繇式《周易》进行卜筮。史巫可通过揲蓍得出繇式《周易》里的某一画符号里的某一繇辞,并通过得出的繇辞文字之意,去联想、类比、附会出所卜问人事的吉凶来。而更主要的是通过把《周易》里的画符号派生出八种物象(后称八卦取象)来比类、附会人事吉凶。史巫在卜筮中,逐渐把《周易》里的六十四画符号演变成八卦卜筮符号系统,八卦符号成为卜筮的工具。终于到了帝制时期,繇式的《周易》再次被改造成卦爻式的《周易》,也就是我们今天传承下来的《周易》文本(即传世本《周易》或称今本《周易》)。卦爻式《周易》文本成为整个后封建时代里所传承的唯一范本。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一范本《周易》里,既有象(卦画里的八卦取象,也称卦德),又有数(九六)。并且后封建社会的两千多年里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解释这部卦爻式《周易》的学术著作,也就是称之为的传统易学。传统易学实乃是以象数学说对今本《周易》作出的种种解释。以象解释《周易》发端于春秋,并保留在《左传》一书里。以象解释《周易》,也是巫史以《周易》筮之之后产生的先秦易学(即《周易》学术,因先秦时期《周易》又称易)。先秦的象易学,在先秦里的春秋战国时期,是用八卦取象来解释繇式《周易》的义理,而还没有出现以数(即九六爻题、爻位)及阴阳去解释繇式《周易》里的义理。以象数、阴阳解释《周易》,是卦爻式《周易》文本定型后的易学(即传统易学)。春秋巫史用繇式《周易》卜筮出现在前,即以八种物象(即天、地、风、火、雷、泽、山、水)比类、附会人事吉凶在前,而此后才出现以象解释繇式《周易》里的义理,这是《左传》一书里所记载。后来繇式《周易》被改造成卦爻式《周易》,而以象数解释这部卦爻式《周易》(即今本《周易》)的学术(即传统易学),自汉至今是历久弥坚。也正是先秦里的八卦筮卜,对后来的象数易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后封建社会的两千多年里产生出浩如烟海的易学书籍,无不是以象数解释《周易》(即传承下来的那部卦爻式《周易》)。传统易学根本没有所谓的义理与象数学派之分。而传统上却把易学分为义理与象数派,这是错误的认识。因为后封建时代里的易学,所解释的对象是卦爻式《周易》(即今本《周易》)。又因卦爻式《周易》,本身就是有卦象与爻数构成的《周易》文本。故后封建时期至当今的易学史上,没有哪位易学者是抛开象数,而所谓纯义理的去解释今本《周易》的,只是在以象数解释今本《周易》义理时,孰重孰轻而已。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