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富爸爸,穷爸爸(1 / 2)

富爸爸穷爸爸 熊彼特 1574 字 2021-07-10

我有两个爸爸,一个富,一个穷。一个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绝顶,拥有博士头衔,曾经没有两年就修完4年的本科学业,随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深造,并都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但另一个却连八年级都还没能念完。

两个爸爸的事业都相当成功,而且一辈子都非常勤奋。他们都有着丰厚的收入。然而其中一个终其一生都在个人财务问题的泥潭中挣扎,另一个却成为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一个爸爸去世为家人,慈善机构和教堂留下数千万美元的遗产,而另一个爸爸却留下了一些代付的账单。

两个爸爸都是那种意志坚强,富有魅力,具有影响力的人。他们都曾给我建议,但建议的内容并不相同,他们也深信教育的力量,但推荐给我的课程却从不一样。如果我只有一个爸爸,那么对于他的建议我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但两个爸爸都给我建议,这就为我提供了一个在截然不同的观念间进行选择的机会,既选择富人的观念或穷人的观念。

对于富爸爸和穷爸爸的观念,我并不简单地接受或拒绝,我发现自己有更多的思考,在他们之间进行比较,再为自己作出选择。

但问题是,再给我建议的时候,富爸爸还不算富有,穷爸爸也并不贫穷,他们的事业都刚刚起步,都在为钱和家庭而奋斗。然而,他们对钱的理解却截然不同。

例如,一个爸爸会说,“贪财乃万恶之源”。而另一个爸爸却说,“贫穷乃万恶之本,”。当时我还只是一个小男孩,拥有两个对我同样有影响力的爸爸可不是一件好应付的事。我想成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但两个爸爸的话却完全不同。他们的观点正好相反,尤其在涉及金钱方面问题更是如此,这让我即好奇又迷惑。我开始花很长时间思考他们每个人讲的话。我花了很长时间思考,问自己绪如“他们为什么这么说”之类的问题,然后又对另一个爸爸的话提出同样的疑问。如果只是说“噢,他是对的,我同意”,或是说“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应该是很容易的事。相反,拥有两位我深爱的父亲,这促使我去思考,最终为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思维方式。这个过程是我自己去选择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否定的过程,在后来的漫长岁月中被证明对我非常有益。

富人之所以越来越富有,穷人之所在越来越穷,中产阶级之所以总是在债务的泥潭中挣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金钱的认识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家庭。大多数人都是从父母那儿了解钱是怎么回事的。关于金钱,贫穷的父母能够教给孩子们什么呢?他们只会说,“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喔”。结果,他们的孩子可能会以优异成绩毕业,但同时也艰承了穷人的理财方式和思维习惯。这是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从父母那学习到的。学校并没有开设关于“金钱”的课程。学习教育只专注于学术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理财技能培训。所以众多的精明的银行家,医生和会计师在学校时成绩优异,可还是要一辈子在财务问题上挣扎。美国岌岌可危的债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那些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们作出的财务政策,他们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接受理财方面的培训。

我常常在想,新千年到来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当数百万人需要经济和医疗援助时该怎么办?当然,他们可以得到家人的支持和政府的援助。可是,当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都用完时又该怎么办?如果我们继续把教孩子理财的重任交给那些频于贫困边缘或已陷入贫困境地父母,我们国家又该怎么发展下去?由于我有两位极具有影响力的爸爸,所以我从他们两个身上都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不得不思考每个爸爸的建议,在我把这些建议付绪实际的同时,我认识到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一个人的观念对他的一生影响巨大。例如,我的一个爸爸总是习惯说“我可付不起”,而另一个爸爸却静止我说这样的话,他坚持让我这样说“我怎样才能付的起”?这两句话,一句是陈述句,另一句是疑问句。一句让你放弃,而另一句则促使你去想办法。我那个在不久之后就富起来的爸爸解释,当你下意识地说出“我付不起”的时候,你的头脑就会停止思考,而如果你自问“我怎样才能付的起”则会让你的头脑动起来,当然,他的意思并不是让你把每件想要的东西都买到手,这里只是强调要不停的锻炼自己的大脑,他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富爸爸说我的大脑越用越活,大脑越活我赚的钱越多。他认为,下意识地说“我可付不起”意味着精神上的懒惰。

虽然两个爸爸工作都很努力,但我注意到,在遇到钱的问题时,一个爸爸习惯于逃避,另一个爸爸则总是想办法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其结果就是,一个爸爸的理财能力越来越弱,而另一个爸爸的理财能力则越来越强。这种结果类似于一个经常去健身房锻炼的人与一个总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在体质上的不同变化。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获得健康的机会,同样,适当的脑力训练可以增加获得财富的机会。懒惰必定会让你的体质变弱、财富减少。两个爸爸的观念完全不同。一个爸爸认为,富人应该多缴税去照顾那些相对于不幸的人,另一个爸爸却说,税是惩勤奖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