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食品物理性污染与预防(1 / 2)

第四节食品物理性污染与预防

(一)食品中杂物的污染

食品中外来异物有砂石、金属、玻璃、草木、毛发、小昆虫、纤维、木屑、橡皮筋等本种食品以外的物品。本身的异物包括原材料或产品固有的异物,所有不能被消费者接受的产品自身异物,比如硬刺、黑木耳中的木耳根等。

来源:原辅料或包装物处理不当带入;加工器具破损、清洗混入;加工人员带入;加工环境不良造成的异物混入;操作不规范等。

健康危害:如破伤皮肉、伤牙或损伤消化道(穿孔),硬塑料可能硌坏食者的牙齿,划伤或卡伤食者口腔和喉咙,并且可能造成感染。含有过敏性蛋白的食品(如花生、甲壳类的产品)混到产品中,或沾有乳品或鸡蛋配料异杂物,这个异杂物引起过敏源的载体作用,可对某些过敏的消费者构成健康威胁。

控制措施:建立各岗位的食品异杂物管理和控制措施,从食品中异杂物的来源——原辅料、机械设备、人员、环境,即生产配料、包装材料、加工设备、人员、生产车间等环境卫生(包括虫害控制)等方面。

(二)食品中掺杂掺假

食品掺杂掺假、假冒伪劣等行为都属于食品欺诈,也被称为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enocallytivatedadulteration,e)。当前有少数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食品中掺杂掺假,甚至掺入有毒有害物质,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害人民健康。我国“三聚氰胺”事件、欧洲“马肉事件”等一系列受经济利益驱使的掺假事件的爆发,给公众健康和国际贸易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研究发现,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涉及的产品类别广泛,包括水产品、乳制品、肉制品、饮料、调味品等,事件的掺假类型包括替代、稀释、添加未经批准物质、假冒产品、标签错误、产地冒充等。

健康危害:大米掺入矿物油可起到抛光的作用,但是矿物油内所含多环芳烃、苯并芘、荧光物、硫及重金属,不仅可以引起食源性疾患,还能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奶粉掺入三聚氰胺可引起肾脏与膀胱的损害,导致产生结石;面粉中掺入增白剂不仅会破坏其中的维生素而导致口角炎、神经炎、角膜炎等疾病,还会对健康造成其他的危害,如过氧化苯甲酸水解后生成苯甲酸,过量摄入对肝脏有害,严重者可引起牙龈出血、皮肤紫斑等。

控制措施: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违者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者应受到惩处措施;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必须合理和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

(三)其他

1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

食品中掺入非食用物质,如一些不法商贩为使产品增白,在米粉、面粉、腐竹等食品中添加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吊白块是国家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它可分解产生甲醛,误食后的急性中毒表现为打喷嚏、咳嗽、视线模糊、头晕、头痛、乏力、口腔黏膜糜烂、上腹部痛、呕吐等,病情加重时还会出现声音嘶哑、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时会出现喉水肿及窒息、肺气肿、昏迷、休克,长期食用添加吊白块的食品易引发癌症。有资料显示,人体直接摄入10g吊白块就可致人死亡。

2碱性橙2

食品添加剂柠檬黄、日落黄等染色剂在对食品浸泡的过程中很容易褪色,而碱性橙2比其他水溶性染料更易于在食品上染色且不易褪色,很诱惑人。所以,一些不法分子在辣椒制品中添加碱性橙2,这是一种工业染料,过量摄取、吸入以及皮肤接触该物质均会造成急性和慢性的中毒。

碱性橙2和苏丹红一样,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膀胱等会有致癌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余顺章甲型肝炎流行促进了“大卫生”的诞生[j]上海预防医学,2017,29:1

[3]谭昭麟甲肝病毒与甲型肝炎[j]食品与健康,2019:4

[4]刘秋爽诺如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治疗与预防[j]医疗装备,2018,31(3):203-204

[5]周弘璐,谭明,汪萱怡诺如病毒的致病机制及诊断[j]微生物与感染,2019,14(5):303

[6]吴忠道,黄艳,宋兰桂我国人体寄生虫病防治的新挑战: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j]中国热带医学,2019,19(1):1-3

[7]陈万光,汪小将几种与水产动物有关的人体寄生虫病流行及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40-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