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2 / 2)

(2)优化供餐服务。

坚持学生食堂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方向,建立科学、绿色的供餐服务体系。营养搭配菜品,注重膳食平衡和饭菜质量,严格食品卫生安全。改进菜品口味,通过菜品创新、传统节日食品和风味小吃进校园,建立符合师生多样化口味的餐饮保障体系。加强供餐管理,提高供餐质量。

(3)强化现场管理。

在食堂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摆放提示牌,提醒师生适量点餐,制止浪费。建立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文明就餐监督员志愿者队伍,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中小学、幼儿园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在食物收残环节对浪费行为进行直接监督和提醒,对有严重浪费行为的人员联合学工、院系加强教育管理。结合实际开展光盘换水果、浪费随手拍等活动。

4创新使用科技手段

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制止学校餐饮浪费,将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现代食堂管理相结合,打造节约型智慧食堂。加强食材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建立采购和库存电子台账制度、食材溯源线上跟踪制度,有计划地采购食材,减少食材变质损耗浪费。开发就餐管理服务平台,根据订餐数据进行备餐,实现精准供餐,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峰谷人数和用餐习惯,加强服务互动,掌握师生菜品满意度,及时调整菜品,减少食物消费浪费。采取技防措施,推进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建设,通过视频监控等形式,实现食堂全流程、无死角监控,对学校食堂泔水产生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制止存在的餐饮浪费行为。

5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全面排摸掌握学校餐饮浪费情况,深入分析产生原因,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办教育,把节约资源的绿色理念贯穿到学校教育、管理各项工作中。学校要编制餐饮节约年度工作计划,建立餐饮节约行为考评制度,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表现纳入师德师风、学生综合素质和食堂评价体系,作为师生评奖评优和食堂考核的重要参考。在食堂价格平抑基金、标准化食堂建设、专项物价补贴、绿色学校创建等政策性措施评价标准中纳入制止餐饮浪费的指标。通过建立落实奖惩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推动学校餐饮节约工作长期持续有效开展。

(三)“光盘行动”从校园到家庭

节约要从孩子抓起,把勤俭节约等美德教育贯穿始终。家里一日三餐,怎么做到既营养健康,又减少浪费呢?

1饭菜小分量

改变传统思维,改变饮食习惯,做饭小分量是实现食物多样化,避免浪费的关键。每种食物吃少点,种类要多一些,营养来源更丰富。各种食物还要巧搭配,做到有粗有细、有荤有素,五颜六色。

2定食谱

现吃现买,适量购买。父母们对家里人的口味、喜好、食量了如指掌,最好提前定好菜谱,按照不同季节、家里每个人的食量进行统计购买。根据食品存放的时间长短,购买应季蔬菜、水果。现吃现买,适量购买既能保证食物新鲜安全和营养,又能避免家庭浪费。每次去采购前看看家里冰箱的剩余食物,按照家庭成员的人数和食量适量购买,做到心中有数。

3食材科学储存

食材按照保质期长短分装分类储存,分类装盒,有的冷藏、有的冷冻。可利用各种保鲜工具如保鲜盒、保鲜袋等,分门别类地封装蔬菜水果和饭菜,装海鲜和冷冻食物,能很好阻隔食材之间的细菌滋生,避免因储藏不当造成食材的浪费。

如果有剩饭剩菜一定要放冰箱,下一顿少做点尽快吃掉。吃之前记得一定要加热。

4饭菜分餐、三餐定时定量

家庭可以按照人数分盘分餐。如主食、肉类、菜等可以按照人数进行分餐,放到每个人的餐盘里,每个人吃掉盘里的食物,家人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分餐的过程,增加感情交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5外出点餐,有备而去

外出就餐,可提前上网看看,餐馆的招牌菜、好评菜是哪些,菜量约多少,做到有备而去,按照人数一般一人一道菜,有荤有素、有冷有热,营养均衡的原则点菜,主食可后点,避免浪费。剩下的打包,吃之前要加热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