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萧咄李领兵进关之后发现,城中道路宽阔,晚风吹过掠起几分萧瑟,冷冷清清的街道总归有着几分诡异,他立即驻马不再前行,就连心绪也被此刻的氛围渲染的有着几分慌乱。
正在此时,城门发出厚重的声响,萧咄李连忙回头,看着城门被重重关上,顿时慌乱喊着撤兵。
这时藏在暗处的宋军却不给他多余的机会,冲了出来,与萧咄李带进城的辽军厮杀开来,兵器相接时迸射出的火花大肆渲染着战役,顿时,城内哀嚎声遍地,被打了措手不及的辽军不敌早有准备的宋军。
萧咄李见状,连忙驾马想逃,就在此时,杨七郎跃身而起,手中银枪直挺挺的刺中了萧咄李的身躯,只见他身子一歪,从马上坠落。
“你们的主帅已死,还不速速投降!”杨七郎跨坐在萧咄李的战马上,银枪将宋军的旗帜高高举起,在火光的映衬下格外的威武不凡。
最后还在抵抗的辽军听见这话,又瞧见了杨七郎手中高举的战旗,那绷在辽军士兵心里的最后一条线也断了,纷纷丢弃了兵器,放弃抵抗。
而此刻的城外,李重诲见着萧咄李带兵入关,却随后又被关在了雁门关内,李重诲随即便带兵前去营救。
岂料,还未接近雁门关城门,便被杨四郎带来的人团团围住。
李重诲大叫一声不好,这才知道是中了宋军的埋伏,正欲回撤时,却被迎上来的卫姝一枪挑落马下。
李重诲是听过银蛇战将的名头的,如今瞧着面前的小将手持一柄银蛇涯角枪,便更是断定了眼前这位便是在辽军军中享有盛名的银蛇战将卫姝。
恰好他也早想与卫姝一战,这会儿便也不打算后撤,提了武器便迎上的了卫姝的银枪。
霎时间风沙骤起,卫姝与李重诲的交手可谓是在电骇风驰,卫姝自然被眼前这个对手激起了胜负欲,对战时便更是全力以赴。
而李重诲却怎么都想不明白,与自己对战的分明是位女子,可她下手时却丝毫不见软弱,反而招招直击要害,招招狠辣,根本不像是女子所为,不过十几个回合下来,李重诲便被卫姝一枪打到在地,枪头直指自己的脖颈。
为此,城外的战役便以生擒李重诲而大捷。
李重诲不甘心的瞧着卫姝,眼中却依旧满是不解,自己竟然是输给了一个女子。
“小姝的功夫可谓是越来越好了。”收拾了战场,杨四郎走到卫姝的身边,不由的笑道。
卫姝颔首一笑:“从前我父亲教我功夫,虽然只是为了防身,可到底是教了真功夫而非花拳绣腿,再加上近两年在战场上与人过招,自然是只有精进,没有退步了。”
“哎小姝,你说你功夫这么好,这日后王爷可是不敢欺负你了,万一你一生气,便与王爷动起手来,那吃亏的岂不是王爷。”听到这边杨四郎与卫姝在说话,杨五郎立马凑了过来。
“王爷那般疼爱小姝,又怎会欺负她。”一旁的杨六郎丢下这么一句,随后便跨马回城。
杨四郎与杨五郎对视一眼,觉得六郎此言有理,随即也跨马回城,只留下卫姝一人直勾勾的盯着他们的背影,随即驾马追了上去:“你们又打趣我!反正今夜是不睡的了,今夜便与你们也打一场好了。”
此番雁门关大捷,可谓是震动朝野,毕竟是斩了辽国的驸马萧咄李,甚至是还生擒了都指挥使李重诲,这样的大捷,杨家也是喜闻乐见的。
润三月,得胜的杨家军班师回朝,京中百姓夹道欢迎,甚是欢喜与隆重。
皇帝下旨封赏,杨家的几个儿子自然也是加官进爵,七郎因斩杀辽国驸马萧咄李有功,晋封六品校尉,而六郎献策有功,卫姝生擒辽将,皇帝下旨,赐封二人为游骑将军,享正五品衔。
毗邻四王府街道上的卫府可谓是自成一派,府中亭台建设,与花草树木的栽种,也是可见户部之人的用心。
卫姝与柴郡主和杨六郎杨七郎走在府中,瞧着这新宅院的落成,更是喜不自胜。
“姐姐如今加官进爵,还有自己的宅院,可谓是功成名就了。”杨七郎四下看着,不由衷心感叹道。
“是啊,卫姝姐姐,这宅院落成,姐姐不妨选个吉日入宅,如何?”柴郡主连忙说道:“可惜皇兄不在京中,姐姐乔迁之喜,怕是他也赶不回来了。”
卫姝垂眸,心中不由升起一抹落寞。
她加官进爵,他不在京中,她乔迁之喜,他亦赶不回来,到底是有些失落的。
卫姝随后才瞧着柴郡主,揖礼一拜道:“上阵杀敌可能我义不容辞,可这乔迁……我实在做不来,能否请郡主帮忙?”
柴郡主掩唇浅笑:“承蒙姐姐看的起,这乔迁之宴,便包在我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