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海纳百川(1 / 2)

大国棉仓 蝶衣. 1043 字 2021-08-22

玉麦村开办培训学校的事情也不知道怎么传了出去,这么好的事情,连周围村镇的年轻人都惊动了。第二天前来报名的学生来了好几百人。

望着眼前乌泱泱的人群,夏云初一时有些愣神,她完全没有想到周围村镇的年轻人也会跑来报名。

原本想着第一期开办,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可眼下的情形完全超出了她的预期。

无奈之下夏云初只能去找顾建国商量。

针对这件事情,顾建国召开了村委会。

“我觉得这个培训就是针对我们玉麦村的年轻人,至于其他村的年轻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接收。”妇联主任云一脸不高兴地说道。

虽然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但是在村和村之间的管理上,大家伙还都是向着自己村的。

以前玉麦村落后的时候,云没少受这邻村这些村干部的气。到哪里都感觉低人一等,憋屈了这么多年,好容易扬眉吐气了,这些邻村的人竟然又跑过来争这些为数不多的资源,云心中有气也属于正常。

“我同意张主任的看法。你看我们玉麦村这种情况都自顾不暇,哪有那么多的资源去帮助其他村?再者人家夏云初就算是大方,可她的钱也是钱,我们不能这么浪费。其他村里若是想开展培训,我们可以派人去帮忙。”这一次库尔班村长也持了反对意见。

顾建国眉头紧皱,他看了看夏云初问道:“云初呢?你有什么想法?”

“虽然这些年轻来来得有些突然,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但是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机会。可以通过这些年轻人,把我们玉麦村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他们传扬出去。以后我们需要招工的时候,也不至于招不到人。等我们纺织厂开办起来,就我们村这些年轻人肯定是不够用的。我们需要广招人才。”夏云初沉吟了片刻,缓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顾寒衣见状,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赞同云初的想法,人家江浙一带之所以经济这么发达,就是因为他们特别团结。发现一件事情好赚钱的时候,只需要同乡宣传一下,就会有很多人一起投资来做事情。这样的话事情就比较容易做成。我们就以浙江为例,你看不管在哪来都有浙江商会,商会里面的成员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虽然我们不是一个村的人,可是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就像是云初说得那样,只有大家伙都富裕起来了,才能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单单靠我们玉麦村这些人,是没有办法改变贫穷的现状的。”

“我觉得从经济上扶贫这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从思想上的扶贫。若是大家不能纵观全局,站在大局的层面来考虑事情的话。那不管我们的经济多发达,我们村就还是贫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