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政治建制(1 / 2)

自从给皇上上了那道《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奏章后,曾国藩内心也极为忐忑,不知道是福是祸。

他今年四十岁,前额很宽,上面有几道深刻的皱纹,脸瘦长,粗粗的扫把眉下是两只长挑挑的三角眼,明亮的榛色双眸中,经常射出两道锐利、阴冷的光芒。

因为和前任军机大臣穆彰阿走的近,新皇继位后,对穆彰阿挟势弄权很厌恶,因此连带着对曾国藩也不感冒。

穆彰阿下台后,曾国藩不甚得新皇的意,此次上奏,对曾国藩来说是投石问路,希望皇帝能给他一个忠言逆耳的评语。加上前次荐人的奏章,希望皇帝能看出他一心为国的忠诚。

大清的民乱越来越多,引起了曾国藩的注意,他最近非常关注邸报,关注广西的消息,暗暗思索如果他处在赛尚阿的位置,该怎么做?

能怎么做?叹口气先。

远在阳朔的赛尚阿可不知道曾国藩的想法,钦差大臣现在是焦头烂额,一筹莫展。

永安失守,使赛尚阿从成功的顶峰跌落下来,受到咸丰帝的严责,一个月前,他将指挥部从桂林迁往阳朔,指挥百里外的战事。

赛尚阿以乌兰泰为南路主帅、向荣为北路主帅,对永安州城进行围攻,两路兵力共有四万六千多人,超过太平军一倍还多,但是,清军的多次进攻均未得逞,几乎是每战必败。

太平军加固工事,在阵地前的交通线上,遍地撒上铁钉,使敌不能立足,处处设梅花坑,坑内亦有铁钉,过坑即外沟,沟内又有暗沟,上盖稻草,底下依然洒满铁钉。

很简单的铁钉,让进攻的清军吃尽了苦头。时不时地,太平军还打一些防守反击,让清军猝不及防。

清军人数虽众,装备也好,但敢战的人本来就极少,都死光了,剩下的都是老兵油子,也是战场上最长命的一种士兵。

老兵油子们距离敌人很远就放枪,火药铅弹放完,不管对面的太平军出不出来追击,他们转身就跑,如果主将不让跑,他们就地趴下装死狗。

一次小规模战斗中,太平军出来追击,几个装死狗的绿营兵来不及逃跑,其中一人灵机一动,想起对面的长毛们喊出过一个口号,于是摆出笑脸,喊了出来,“汉人不杀汉人!”

那队太平军卒长陈德风愣了一下,踢了他们几脚,骂了几句,果然没有杀他们,只是收缴了他们的兵器。

于是,这传言就传开了,打不过就装死狗,喊出暗号,对面的兄弟们就手下留情。这还打个屁的仗啊,绿营兵中尽多混军饷的兵油子,从此,更加出工不出力了。

石达开获知此事,赞扬陈德风处理的好。

除了士兵胆怯如鼠,清军常遭失败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将领不和,相互倾轧。乌兰泰主张围而击之,向荣倡导纵而掩之。

一个要在合围中歼灭对手,一个主张网开一面,让敌人突围,然后在追击中歼除对手。两人各持己见,谁也不服谁。

赛尚阿于军事一窍不通,悬而难决。

道光六年新疆叛乱,正红旗出身的乌兰泰从军并立下战功、崭露头角,之后一路晋升。他仗着自己是满人,当过先皇的侍卫,在军中飞扬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