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徐广缙(2 / 2)

《南京条约》签订,开放五口通商。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地,均允许英国人自由出入,唯独广州,老百姓基于对侵略者的仇恨,坚决不许英人入城,贸易只能在城外进行。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月,两广总督耆英在英方武力要挟下,和英方签订了缓期二年的入城条约,还同意了英方提出的许多要求。

道光二十八年,耆英通过活动,回京担任军机大臣,处理英人入城这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便落到了新任两广总督徐广缙的身上。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月,英国新任公使文翰,向徐广缙提出届时践约入城的要求,徐广缙站在广东民意方面,表示坚决拒绝,双方为此,开展了长达数月之久的激烈斗争。

为了抗拒英国人入城,徐广缙组织了十万七千多人的群众武装,募集备战银六十余万两。一时间,广州城内,大街小巷、添设栅栏,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与此同时,徐广缙还使用了停止与各国贸易的手段、来分化洋人,孤立英方,使各国商人在经济上蒙受很大损失。

美、法、荷、普各国商人,纷纷开列清单,要求英方赔偿损失,使英国公使文翰大为窘迫。

在徐广缙率领广东民众与英方周旋的时候,道光皇帝发来密渝,“中国抚驱外洋,总以信义相待,彼国既重提进城之说,广东若再三阻止,反失含容之度。自宜酌量日期,令其入城瞻仰……”

皇帝都妥协了,提出允许英国人进城,但徐广缙依然不许。

1849年四月下旬,英方被迫放弃了入城要求,请求恢复通商关系。这一胜利使当时朝野震动,道光皇帝喜出望外,称赞徐广缙有“过人之勇智”,是“贤能柱石之臣”。

葡萄牙驻澳门公使亚玛勒,秉性凶暴,无恶不作,使广东妇孺共愤。

1849年七月五日,亚玛勒带数名随从,从澳门出来,被广州大侠沈志亮刺杀,葡萄牙方面当即提出武力威胁,又联络英、美、法各国出面抗议。

徐广缙接到禀报后,先将沈志亮捕获,密令拘禁别处。

又命令广东军兵准备作战,同时,他利用外交手段,向各国使节历数亚玛勒的罪恶,要求各国不要不察舆情,推波助澜。

但为了平息这件事,徐广缙还是按照大清律典,最后把凶手解赴澳门斩首。不过,徐广缙并没有杀掉沈志亮,而是暗中把他放跑了,被斩首的是事先准备的另一个死囚。

葡萄牙人知道此事后,再次提出抗议,但徐广缙置之不理,只是不断筹备军事,摆出打仗的架势,最后此事不了了之。

徐广缙的种种作为,使得他成为继林则徐之后,受到广东百姓爱戴的又一名民望很高的总督,在对外矛盾中,他敢于跟洋人抗衡,又有足够的手段获胜,保卫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

当然,对内,这位能臣也不手软,这几年两广闹天地会,广西有朝廷钦差督办,广东则是他负责,结果罗镜的陈二、吴三起义,琼州的刘文楷,高廉,何若科起义,都被他残酷地镇压了。

天地会凌十八部,占领玉林,要与金田村的洪秀全会合,结果洪秀全东进后被打退,不得不回到金田村,凌十八部也不得不回军广东。

今年六月,这股广东上帝会人马,被徐广缙的部队歼灭,凌十八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