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咸丰皇帝的圣旨后,徐广缙成为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钦差大臣,督办四省军务,剿灭太平天国的重任,落到了这位能臣的肩上。
接旨后,徐广缙给咸丰上疏,未来一年广东海关的所有银两,不再解往京城,留作军费,然后带着督标营北上,同时给各地军将下令,速到广东东北的贺州集合,十二月二十九召开军事会议。
在桂林养病的提督向荣,接到徐广缙的命令后,不敢再装病拖延,当即动身。他知道这位总督是厉害角色,糊弄不得。
乌兰泰骄横跋扈,还是满人,但是在广州担任副都统时候,在徐广缙面前乖顺得很。
不过,外省来的总兵副将们,因为不知道情况,倒是没太当回事,依然保持本色,拖沓地向贺州去了。
独眼龙总兵马龙接到命令后,骄横地对部下说,“他能怎样?尽耽误咱们兄弟赚钱,老子就不去。”
咸丰元年十二月二十九,贺州知州衙门,四省总督、钦差大臣行辕。
前后左右的街巷非常肃静,附近布满了督标营的岗哨,不许闲人逗留,也不许有叫卖声音。今天要召开军事会议,附近戒备森严,实行静街,断绝行人往来。
辕门外,官兵如林,明盔亮甲,刀枪剑戟在薄雾中闪着寒光。一对五六丈高的大旗杆上悬挂着两面杏黄大旗,左边的绣着“四省总督”,右边的绣着“钦差大臣”。
另外,辕门外还竖立着两行旗,每行五面,相对成偶,杆高一丈三尺,旗方七尺,一律是火焰形杏黄旗边,而旗心是按照五方颜色。
按照所谓五行相生的道理规定颜色,代表东方的旗帜是青色,中间的是红色,代表南方的则是红旗,如此类推,这十面旗帜名叫飞虎旗,是督师行辕的门旗。
咚咚咚三声炮响,辕门大开,从辕门到大堂,是深深的两进大院,中间一道二门。二门外站着八个卫士;从二门里到大堂阶下,宽阔的石铺雨路两旁也站着两行侍卫。
两进院子里插着许多面颜色不同、形式各别的军旗,按照五行方位和二十八宿的神话绣着彩色图案。
二门外石阶下,紧靠着左边的一尊石狮子旁树了一面巨大的、用墨绿贡缎制成的中军坐纛,镶着白绫火焰形的边;旗杆上杏黄缨子有五尺长,上有缨头,满缀珠络为饰;缨头上露出银枪。
大堂名叫白虎堂,台阶下竖两面七尺长的豹尾旗,旗杆头是一把利刃,这是军机重地的标志。
今天,徐广缙升帐理事,第一次会见各路将军,特意做了一番布置,以昭示总督威严。
第一次鸣炮后,文武大员陆续进入辕门,在二门外肃立等候,第二次炮响之后,二门内奏起军乐,徐广缙从屏风后缓步走出,在正中间围有红缎锦幛的楠木公案后边坐下,众幕僚分列两旁肃立侍候。
承启官走到白虎堂前一声传呼,二门内应声如雷,等候在二门外的几十名文武大员,文东武西,分两行鱼贯而人。
文官们按品级穿着补子公服,武将们盔甲整齐,带着弓箭和宝剑。文武大员按照品级,依次向徐广缙行了报名参拜大礼,然后躬身肃立,恭候训示。
徐广缙命文武官员就坐,军乐声停止了,白虎堂中和院中寂静异常,他拈拈胡须,用炯炯目光向大家扫了一遍,向和春与向荣问道,“谁没到?”
这二人早先等在门外,当然知道,和春拱手道,“大人,总兵长瑞、马龙、副将邵鹤龄未到。”
徐广缙点点头,表示知道了,然后让和春汇报最近一阵军情。
军事会议开了半个时辰后,总兵长瑞到了,又一个时辰后,副将邵鹤龄到了,会议开了一天,徐广缙只是听各种汇报,每个领兵的将领都要汇报当面的敌情。
没有午饭,大家都饿着肚子,傍晚,会议要散时候,马龙到了。独眼龙虽然说不来,最终还是来了,但他秉承贵客迟至的道理,最后到的。
“把马龙推出去斩了,长瑞和邵鹤龄每人一百军棍,散会。”徐广缙说完,就转向后堂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