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我们不能当矮子和文盲(1 / 2)

李成的宽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王思华的情绪。

李成其实也很能够理解王思华今天的感受,过往的凤城大学可以说是走得太顺了,无论是数次舆论压力或是学校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好像都能够很轻松的迎刃而解,也就导致了现在凤城大学内部管理和工作上面出现了一些浮躁的气息。

就连一向以能力和稳重形象示人的王思华今天也都绷不住了,但是其实对于李成而言其实还好。

世界上哪有什么一帆风顺的事情,要知道现在所有人在做的这件事情不是一个简单的过家家游戏。

而是要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大学,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顶级学府,这中间的阶层差距。

是犹如天谴一般的,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虽然得益于沈凌那边的沟通突破,事情并没有受到特别巨大的影响。

但是现在对于王思华而言,内心却还是很难受的。

“不说了校长,我理解,也明白这中间的利害关系,我去正常工作了。”

“嗯,好的王校长,你能这么说我也相信你,去吧。”

告辞李成之后,王思华明白了过去自己在学校管理上面其实做了很多有问题的事情。

李成对于学校建设和学校管理没有经验,才找了他来作为辅佐,但是现在遇到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都这么复杂难以解决。

要是未来凤城大学遇到更大的麻烦,更大的挑战又能怎么办呢。

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那是弱者自欺欺人的谎言,凤城大学想要达成李成的发展愿景的话,那么一定就要在真正关键的地方上面下功夫。

王思华走后,李成也明白了一直以来凤城大学无论是在多次并购,收购之后犹如给学校的发展安上了加速器。

但是这种犹如鼓起来的气球一样的发展明显是畸形的,对于凤城大学现在当然是有很多益处,毕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很大的成绩。

但是长久以往的话,这种发展路径明显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凤城大学不可能无止境的扩张学校规模,这并不现实。

一个学校规模庞大的学校,并不代表学校就很强。

强弱和地位高低,绝不取决于学校面积。

凤城大学人才引进计划,是由李成进行监督发布的相关计划,实行计划以来,凤城大学内部的师资力量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

就连学校内部的行政部门的规模都在不断的壮大,人事部门也由于人才引进计划不断的扩充队伍,就连凤城大学校外聘请的相关猎头公司都从中获利颇丰。

但是现在,李成决定要对这项初期就耗资十亿元华夏币打造的凤城大学人才引进计划下手了,不改变就会死。

内部管理系统中李成向人事部门发送了一篇要求两个小时之后在行政大楼内举行部门会议的邮件之后,又将原本编辑好的《告凤城大学全体教职工的一封信》通过系统向全校的教职工们发了出去。

“凤城大学全体教职工们:

自从凤城大学改制以来,学校全方位的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

凤城大学在很多方面上都完成了原本改制之前无法相信的壮举,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并且顺利的在改制数月之后就破格升为华夏一本批次的高等院校,在一本层次进行了今年的招生,并且成果喜人。

但是我们所有人都要明白。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学校的发展,都是要历经坎坷的。

凤城大学在改制之后取得的成绩无疑是辉煌的,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这背后离不开所有人的默默付出和艰苦努力。

这一点我们所有人都能够看在眼里。但是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是显现出了我们的缺点。

这一点我先代表自己,向所有教职工们做出深切检讨。随着学校发展的不断壮大。我个人也能够感受到自己在管理能力上的不足。在很多方面上还是欠缺相关的经验。

尤其是在学校专业建设上面。一直重视的程度还是不够。学校对此的投入也还是不够。现在凤城大学十亿人才引进计划。已经耗费了凤城大学将近3亿华夏币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