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误解(1 / 2)

郭莉莉:“俩人偏科比较严重。你猜猜?”

舒月立刻想起来之前考察过一次他们,“程白杨算术一百,语文四十。舒兰算术六十七,语文九十九?”

郭莉莉眼睛一亮:“你怎么知道?看来你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嘛。说实话,这俩孩子其实是好苗子,一个是班里的算术第一,一个是语文第一。年龄小,插班进来,这样的成绩我挺惊讶的。”

肖校长在各个教室外头巡视,看见舒月也很惊奇,“要是家长都像你一样重视,孩子们的成绩肯定能提高。”

她小时候上幼儿园,家长就经常被叫去学校参加活动。到了小学更是经常开家长会。放到现代,平时微信□□流,每次考试后,老师可能还要挨个找家长谈话,家长也要想方设法的讨好老师,让老师多看一眼自家孩子。

她这次来,也不过是孩子出了期末成绩来看一眼而已。

这不是挺正常的事儿吗?怎么在校长老师眼里,她就变成了另类呢?

都是年代的锅。

“肖校长别夸我了,我就是来看看孩子成绩。这不是一学期都没来了吗?而且这仨孩子年龄都不够,我就来随便了解下情况。”

肖校长越听越感慨,孩子年龄不够就送来上学,期末还来关心成绩,整个小学里也没几个这样负责的家长。

有些家长,叫都叫不来,别说主动来了。所以——

这位家长除了关心孩子教育,还能有什么心思?

“舒同志,你别谦虚了。在我们小学,论关心孩子学习,你真是为数不多的家长。而且……”没说出口的话是“孩子还不是你亲生的”。

肖校长继续道:“我觉得应该号召大家向你学习啊。教育是国之根本,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这一点,每个家长都应该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也许以后能恢复高考,知识一定有大用。”

舒月不好意思的点点头,越推拒人家越以为她是谦虚,她也就不再解释。

被误解的心情,一点也不差。

肖校长跟郭莉莉说了几句,郭莉莉在班上向同学们说:“大家把卷子拿回去。一定要让父母看看。跟父母说,让他们向程白杨、舒兰、程白鹭三位同学的家长学习,让他们多了解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大家年后正月下学期见!”

放学以后,舒月留下来有件事儿找班主任和校长商量。

“孩子们下学期是继续上一年级还是二年级?”

郭莉莉想了想,“我建议还是上一年级,把基础打扎实再升级。而且他们年龄小,跟同班孩子比,有点吃亏。到了高年级,怕跟不上。”

肖校长笑道:“我赞同郭老师的想法。基础很重要,不着急升级。”

程白杨拽了拽舒月的袖子,舒月回头看一眼,这孩子想说啥。

程白杨又拽她,才轻声说:“我想升级。”

舒月看着旁边等他的陈洪泽,明白了——

这是兄弟情深,不想分班啊。

基友一生一起走,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们呢?

舒月笑得温温柔柔:“肖校长,郭老师,你们看能不能让孩子升级呢?”

郭莉莉说的语重心长:“偏科严重,另一门成绩差的厉害,恐怕得再学一年。如果照这样偏下去,以后整体成绩受影响。”

舒月:“如果放假期间,让他们把差的那科补上来呢?”

肖校长:“也不是不行。如果到时候偏科的那门能到七八十分,也可以跟着升级。偏科的孩子往往是某一方面有天赋,但是也不能让别的科拉了后腿。”

舒月侧头看看程白杨,他重重点头。又看看舒兰,她也点头。

舒月:“好,那我们放假补补知识,开学再考考他们,行的话就让他们上二年级吧。”

郭莉莉还是有些不赞同,看肖校长同意了她也没说什么。

冬天海岛气温低,家里客厅点了两个烧煤的铁炉子。这炉子就是家里的暖气。

为了省碳,白天基本只有一炉火,晚上才会把另一炉火点着。

舒月回家就给炉子里塞了几个红薯进去烤着。

同时给他们布置任务:

“你们俩结对子互相帮助,提高成绩。把功课补上来,过了年开学就能升二年级。”

舒月又强调:

“如果你们不补课,成绩差的那门没追赶上来的话,那就只能继续上一年级,我也没办法。”

舒月翻开课本,给他们制定了一个补课时间表,把每天的学习内容列的清清楚楚,将这张表贴在墙上。

学霸该有的范儿,得端起来!

她准备隔天抽查一下,其余时间他们自己互相帮扶。

烤红薯的香味出来了,“来,乖崽子们,吃烤红薯喽!”

“小妈,剩下两块是谁的?”程白杨吃着嘴里的,看着炉子里的。

“你爸的!”

这话听着有点……

不,她保证这不是骂人。只有字面意思。

在海边认真训兵的程山冷不丁就打了个喷嚏。他娘的,天真冷。

快要过年,养殖场的鸡蛋产量越来越多,绽放牌鸡蛋火热供应中……

每天早上九点就有人挤在门口。

“排队排队!大家养成习惯,按顺序购买。”

于是人们越到越早,有些不自觉的人,买过一次偷偷摸摸又到了队伍后面重新排队。

眼睛还得尖着点,揪特务似的给她揪出来。

舒月也不能破坏自己定下的规矩,她早早的到了养殖场排队买鸡蛋,因为过年,连续三天一共买了三斤二十三个鸡蛋。

有时候还赶早去副食品商店采购,什么猪肉、排骨、鸡,各种蔬菜,干货调料……都各买一些。过年了,吃个痛快重要,更重要的是营造出一种吃喝富足的氛围感。

冬天室外就是天然冰箱,不怕坏,随便放上十天半个月也没事。

看到家里这么多好吃的,三小只兴奋地两眼放光,口水直流。

“小妈我要吃炸鸡。”

“姐姐,我要吃红烧肉。”

“姐姐,我想吃排骨。”

“哦哦哦,我还要吃那个臊子面、大盘鸡面、豆角焖面。”

“不不不,我要吃韭菜汤面。”

三小只争先恐后的点菜。这些生食材入了三小只的法眼,已经变成了一道道美食,等着一一被兑现。

“好好好,咱们一个一个来,过年慢慢吃。”舒月无奈的答应。

这个年代过年不放假,没有什么春节节假日的概念。

她跟方大嫂商量,过年期间给大家松松绑。饲料都提前弄得富裕点,天气太冷室外活动取消,每天留几个人值班喂喂食、收收蛋,鸡蛋照卖。以最简约、最省人力的方式让养殖场运转起来。

程山照例上班。舒月每天都会去一趟养鸡场,其他时间回家准备过年的东西。

蒸馒头、蒸包子、炸萝卜丸子……其他现吃现做。

到了腊月三十除夕这天,程山起床就挑水、打扫院子、贴春联,忙完又去了营部。

他在营部看着大家热热闹闹的包饺子,舒月在自家厨房剁馅准备包饺子。

三小只从今天开始到初五都没有学习任务。他们激情满满的等着过年,一会家里玩,一会出去找朋友玩,天寒地冻也不觉得冷。

舒月准备包莲藕猪肉的饺子。

买菜时特意挑选了脆嫩的莲头,把莲藕剁成碎丁稍微挤一挤水分,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肉剁馅,加入葱姜碎、花椒水、酱油、盐、五香粉等各种调料,以及炸香的熟油,顺时针搅拌。

闻一闻,莲藕猪肉的香味出来了,调料恰到好处。

午饭就随便吃了点馒头炒菜。饭后,舒月把醒好的面团拿出来,分成几个小剂子,拿出一块揉搓成长条状,再切成小剂子,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片,放入馅一包,虎口一挤,就好了。

一个个皮薄馅大,肚子圆嘟嘟的,跟弥勒佛似的。

一个弥勒佛,两个弥勒佛,三个弥勒佛……真喜感。

三小只看到也跃跃欲试,舒兰柔声问:“姐姐,用不用我帮忙包饺子呀?”

舒月看着性格越来越活泼的舒兰心中一喜,“好呀,你想包的话,姐姐教你。”

程白杨:“我也要!我也要!”

程白鹭:“……”她才不想干活。

面粉把身上弄得脏兮兮的,一点都不好玩。她是个傲娇的小公主,哪个小公主要做饭?不符合身份的事情,不干。

舒月让他们洗手,一人给一个饺子皮,教他们怎么包。

舒兰认认真真的将边缘捏紧,有模有样,就是菜包的少了点,扁扁的。

程白杨贪多,馅放的太多根本包不住。

舒月拿过来调整了一下才包好,不过看样子……命运不济,可能逃脱不了破相的命运。

舒兰认真的包着,技术越来越好。

“嗯,小兰包的真好,边上再捏紧点就好了。”

“这个包的更好了呢。”

“皮薄馅大胖乎乎的,你包饺子技术都快赶上姐姐了。”

“真是一学就会,很聪明嘛。”

舒月可劲儿的吹着花式彩虹屁,舒兰得到鼓励,一高兴发挥越来越稳定,脸上也笑开了花。

至于程白杨,还是老样子……舒月让他包的时候少放点馅,可是……孺子不可教也。

算了,慢慢学吧,再笨也能学会吧?

以后去丈母娘家过年,不至于丢了她和程小山同志的老脸。

再说了,万一娶的媳妇不会做饭,他一个男子汉不就得担当起做饭的重任么?即使小两口不做饭,有了孩子总得做饭吧?

额……是不是想太多了。

人家结不结婚还不一定呢。

晚上等程山回来,舒月就开始煮饺子。还提前拌了个芹菜花生米,炸了点带鱼,年夜饭就齐活了。

带鱼提前腌过,炸的色泽金黄,边缘的骨头和小刺都酥了,只剩中间一根鱼骨大刺。

“哇,这带鱼颜色太好看了。我那会就闻到了香味!”程白杨挑了一块大的,两手抓着吃了起来。

“小心刺,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慢一点。”每次吃鱼,舒月都有点担心,好在带鱼的刺还是比较好挑的。

舒兰和程白鹭也被勾得流口水,拿起鱼先吃两块,过了过嘴瘾。

饺子皮稍微晾凉了些,正好开吃。

里面的肉软嫩,莲藕脆脆的,牙齿一咬都能听到那个嘎嘣脆的声音。蘸着醋汁,就着花生米,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