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猪草烧鱼(1 / 2)

小小的木头水锥磨,吸引了几个男人的全部注意力,连建房都忘记了。

李氏不管男人们,她自收拾了草棚里外,把一早蒸制的地莓子晒上,挎着篮子,带着秋藜去了磨坊。

自算过香炸杂鱼胜过炒鸡蛋的账后,李氏来磨坊时,只要看到那大汉卖鱼,便由着秋藜买。横竖那大汉卖的最大的鱼,也不过是半斤的鲫鱼瓜子,五文钱一条。买两条鲫鱼再加块三文钱的豆腐,炖一锅,也只十三文,比肉便宜。

今天出门早,秋藜到鱼摊上时看到有几条黄骨鱼,立刻大喜过望。就是在前世,各种鱼获水产丰富的年代,黄骨鱼也是优质的名贵鱼类,没想到今天会碰到。而黄骨鱼豆腐汤,是秋藜前世喝过最好喝的鱼汤,没有之一。

“这个鱼,多少钱?”秋藜问大汉。

“这鱼扎手,疼。”大汉对秋藜这个老主顾并不隐瞒,“这腮边两根硬刺,不好处理。”

秋藜看着鱼,该是出水不久,没用水养着,黄骨鱼依然在扭动身体,腮边硬刺张着,一副随时扎人的架势。

很好,很新鲜。秋藜吸了吸唇边的口水。

“多少钱,我全要了。”秋藜坚持问。

大汉便道:“一条五文。”

城里有钱人买鱼,喜欢买三斤以上的青鱼、草鱼:一个是肉多刺粗,吃起来不费劲,另一个是口彩好——买鱼人提着鱼家去,路上遇到邻居,邻居瞧见大鱼,必要赞叹:“好大的鱼(余)!”

而买鱼人也必回:“今天的确是大鱼(大余)!”

而黄骨鱼每条不过巴掌大小,虽也是鱼,肉却不多,难收拾,只有那家中并不缺钱、却又没遇上大鱼的人家,才会不得已买了尝个鲜。

卖鱼大汉知道这机灵的小丫头家中并不宽裕。

秋藜瞧那黄骨鱼每条有七八寸长,八九两重,足有六条,立跑出去跟她娘李氏讨了钱来买鱼。

黄骨鱼到手,秋藜又去买了块豆腐,方随着李氏家来。

做豆腐鱼汤的步骤都一样:先用猪油煎鱼,煎到鱼皮变色,加水。加水后,先大火烧开,接着再小火熬煮,等汤熬煮到火候到了,就倒入豆腐,待煮熟,就可以装盆上桌。

做过几次鲫鱼豆腐的李氏,煮黄骨鱼豆腐汤简直是驾轻就熟——她原本就不笨,先前只是没人教,现她有个嘴刁的闺女在旁拿主意,一来二去的竟也做得不错。

起码,李氏自认为不比她婆婆和妯娌做得差。

只是,今天豆腐刚下锅,方才一到家就没了踪影的秋藜提着她还在滴水的小篮子进来,往锅里加了一大把绿菜。

李氏错眼一瞅,先是一惊,随后淡然。

秋藜往锅里加的是金花菜。先她家宅地上都是,整地时被挖掉了,秋藜这定是在家门前无主的宅地上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