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位皇孙贵胄还很有几分特殊处,平日里太上、当今就都要多关注几分的,这一遭陡然成了同一个小圈子里头的人,虽说没有彼此公开,太上、当今却更关注得多。
但为什么酿果自吃的这位也好,太上、当今也罢,一开始谁都没往是他违背誓言、咎由自取上琢磨?
却是这位说是哑巴瘫子了,听起来好像差不多,表现形式却不大一样:
因着到底有一点果子确该给那爬床探子吃的,这位就只瘫了一双腿,并不影响生殖泌尿功能,两只手也只有一只左手不大灵便,右手倒是功能正常。
也不知道这因果溢出都是怎么算出来的,总之结果就是这样。
说关联确实有关联,可一般人还真没能想到这点子关联。
亏得太上和当今,都是不大一般的人。
虽说若非机缘巧合,退位之后日渐康复起来的太上,与原非嫡储的当今双日当空之下,不说拼出个你死我活,终有一日总难免要父子反目。
可事情就是那么寸,因着高产稻谷引得父子争相往自个儿身上揽,虽说闹了两日闲气,偏因着后头碰巧又发生了一些事,这父子俩倒是意外解开彼此心结。
即便平常相处,仿佛仍常有置气,到底再不同以往。
所以此番忠义郡王,即先太子庶子忽然哑、瘫,连当今同母亲兄弟都犯嘀咕,太上也从未往“当今动了手脚”上想过。
无法,实在是太上自诩彻底看透了这庶子出生的混账:
别看他往日行事虽总有几分诡诈有余、大气不足,如今瞎猫撞上了死耗子,偏叫他碰上这高产稻谷的祥瑞,那真是一朝小人得了志,哪里还愿意再回阴沟里头去?
说他忌惮先太子的儿子,忌惮到用手段把人家毒哑弄瘫了的地步?
不可能!
如今这不孝子连朕的天命都敢抢,别说先太子根本没有嫡子,如今这个忠义郡王不过是区区一介庶子——
即便真是先太子嫡长子,这不孝子的皇位原就是朕亲口禅让的,可不会忌惮一个没熬到继承皇位就身故去的太子之子。
毕竟先太子又不曾追封帝位,太子之子也不曾有心获封皇孙。
要论名正言顺,还有谁能比朕当着宗亲阁臣亲口禅位的这不孝子更名正言顺?
所以太上从不怀疑当今。
倒不是觉得他会心慈手软。
只是相信趁着高产稻谷的东风、彻底挺直了腰板站到阳光下的当今,即便要处置忠义郡王,也必是光明正大行事罢了。
至于当今对太上嘛,也是差不多的态度,要说挑剔处也有颇多可挑剔处的,诸如打小儿只有先太子是这位皇父的亲儿子、结果再亲儿子也比不上对皇权的眷念、后期老糊涂了对那起子老臣以为宽纵导致他到手只有一个能跑马的国库等等。
也就是太上一日老过一日,又一度中风偏瘫过,再怎么康复得好,当今也不敢真叫他生大气——
否则认真说起来,那可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的。
但对太上再怎么槽多无口,当今如今也树立起足够的信心:太上绝不会动他的皇位。
不管那“神女降世送瑞禾,天命所归数当世”有几分真、几分假,只要百姓愿意这么信,史书愿意这么写,就太上那么好名的一人,指定不舍得再瞎折腾了。
毕竟坏了这个儿子的皇位还可能有别的儿孙替任,坏了他自己堪比尧舜的青史好名声,那就万万不行的!
当今深信,不只太上不会再瞎折腾,就是其他哪个兄弟侄儿啥的不死心还想折腾,小打小闹也还罢了,太上乐得看热闹;但凡动几分真格儿的,太上先就要把他们的爪子先给剁了!
嗯,总而言之,虽说这父子俩对彼此信任的点略微清新脱俗了少许,但信任度确实都蛮高的。
高到即便明知道对方肯定在贾家也有埋伏,还是在获知那三本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和彼此分享了的程度。
也高到忠义郡王的事情一出来,像忠顺亲王那样的傻子还在太上跟前给他亲哥上眼药呢,却不想这父子俩早和彼此分享了各自放在忠义郡王府上的钉子眼线,还常常凑到一起探讨研究各种新线索了。
可怜忠顺亲王与太上贵妃还浑然不觉,各种上蹿下跳。
甄家这边却是惊觉太过,竟是忙不迭地将宝彻底压到另一位皇孙那边——
虽说另一位皇孙也一样是甄家血脉,又是当今皇子,论来比起区区先太子庶子的忠义郡王更名正言顺一些。
两位皇孙的母亲又都是甄家老太太亲自教养出来的嫡出女孩儿,按说亲近哪个都不足为奇。
但皇帝是能讲理的人吗?
太上皇帝更是个不需要讲理的家伙!
所以无论是太上皇当日禅位时都没想过要给当今改玉牒,偏偏禅位都几年了,忽然想起来要把当今改到前头病故的继后名下也好;才凭着一点子没根没据的猜测,就叫当今一道圣旨,把谢祄给弄到京里当官也罢……
就是这么有权,任性,不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