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次机会(下)(2 / 2)

俄国也因此,从一个欧洲的小国家,翻越了乌拉尔山脉,打到了西伯利亚、打到了远东。

虽然俄国扩张到远东之后,终于有了一个港口,也就是在‘白令海峡’附近,一个远东港口。

可那个港口终年结冰,船舶根本就不能航行,或者是停泊,属于一个不能用的港口。

俄国为了赶上大航海,为了有一个港口,可是花了几百年的时间,去扩张、去寻找,终究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港口。

当然,要怪也只能怪,俄国的地域实在是太特殊了,北方是北冰洋,东方‘白令海峡’附近,南方都是大陆,西方又是欧洲的内陆国家,根本就没有一个适合俄国,加入到大航海的港口。

但那时,俄国终于发现了克里米亚,在克里米亚的区域,有一个优良的出海港口,俄国又怎么不会兴奋呢!!

要知道,俄国为了一个出海的港口,可是寻找了几百年的时间,现在终于找到了,怎么也得拿下那个优良的出海港口。

因此,就算在克里米亚,英国和法国的势力,也参杂在其中,可俄国依旧是下定了决心,和英国、法国死磕。

至于美国,当时美国可是挑起了‘美墨战争’。和墨西哥打得是,不可开交,也是无暇顾及与中国。

至于小日本,还处于幕府时代呢,比满清朝廷都还不如!!!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十年,是西方列强国家,与中国的休战时期,主要消化在中国已经取得的既得利益,对华关系上,一时没有做出更大的动作。

当时的国际环境,对于中国不可谓不利!!!

当时,满清朝廷内部的环境,也是非常的有利,‘太平天国‘运动也没有兴起,国内处于一片的祥和环境。

当时的满清朝廷,总的来说,并没有发生全国性的政治危机,国内局势大致平缓。

尤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满清朝廷战争失败之后,也惊醒了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满清朝廷进行改革、振兴国家。

如果当时,满清朝廷,能有远见卓识,认清形势,接受这些有识之士的建议,抓紧着十年的时间,‘喋血饮恨’,大兴改革,中国沉沦、堕落、受人欺凌的历史,并非不可改变。

然而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满清鞑子不仅没有振作起来,反而苟且偷安,以为英国只是来中国做生意,并无他谋。

满清鞑子,在《南京条约》之后,依旧实行它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机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人的炮火,并没有惊醒满清朝廷的统治者,他们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落后于世界。

这些满清鞑子,甚至天真的认为,英国人只是来中国通商的,并没有其他的谋算,是友好的!

甚至是,满清鞑子还认为,只要开埠了五个通商港口之后,英国人有了在中国通商的渠道之后,一直就安然无恙了

就这样,在这种苟且偷安的心理之下,满清鞑子、那个文盲皇帝道光帝,硬生生的错过了,使中国第一次崛起的机会